心之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58|回复: 1

学《楞严经讲记》分享:【未全道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9 06: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3-10-24 11:40 编辑




《楞严经讲记》第二次修订版  p110


正宗分
【未全道力】

经文: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阿难在楞严会上多次痛哭流涕。一方面,联系到今生今世这么丢人;再一个方面来讲他已经意识到跟佛同时剃度出家,佛成佛已经是无量百千万亿亿大劫,自己还是个初果罗汉,好像意识到自己走错了路。这里的「恨」是后悔、悔恨。前面讲了他两个习气:一是依文解字,二是男女情执,但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一向多闻」。他对于佛法是皮毛性地理解,而不是追究真实法义。这里「多闻」,因为前面有一个「多」字,说明是浮而不实。

    未全道力:没有成就圆满的定力。阿难当时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他仅仅从定力来讲,还没有认识到慧力,没有认识到定共慧。修行首先要开慧,开慧的当下就是定力。用方便法来讲,他不是从听经闻法一门深入,是通过有形有相的行持来成就一种定力,硬把自己逼在一种环境里,六根关闭,往内观照,形成一种定力。这叫凡夫定。圆顿大法叫「慧共定」。当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理,你一切的想法、一切的言语、一切的行持自然而然就定在这个法理法义里,这是「法华三昧」,这是「首楞严大定」。即使在定中遇到一些鬼魔境界,他害怕不害怕?他才不怕呢!佛来佛度,魔来魔度。不是躲开他,而是相互沟通、相互成就。

自从道场成立以来,我前后邀请了十几位法师过来传法,凡是我的弟子都知道。而且,凡是看到讲经法师,每一个弟子都可以直接代表师父对其邀请。我们的道场是开放的,没有闭关自守。一定都要有这样的心量,因为真理是经得起检验的。

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殷勤」,是指勤恳,「启请」,是以下对上请法。请什么法呢?十方如来之所以能够成就圆满菩提,他是怎么修证的呢?妙奢摩他、三摩、禅那:这是三个妙法。

「妙奢摩他」,是「悟门」。悟门居于首位。这个悟门就是明心见性,明白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文殊菩萨的偈颂里讲「归元性无二」:归元就是成佛、证菩提、证涅槃;「性」就是明心见性,就是悟门,就是修行要先从悟门而入,没有第二个门。要开悟,必先读《法华经》《楞严经》。

「妙三摩」,是「修门」,是讲因,是讲法。这就是「方便有多门」:你怎么念佛、怎么布施、怎么供养、怎么修禅定、怎么持戒,这都叫「修门」。

「妙禅那」,是「证门」。修什么法、修什么因,你能相应地得到什么名分、什么果位。我们现在修行是不是颠倒了?念佛的人不知道佛是怎么回事,这哪叫修行?所以「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啊!读一段经就要对照自己修行的次第。磨刀不误砍柴工,而且事半功倍。

那么这里的「奢摩他」就是「一心三藏」。认清宇宙人生本来面目,即解、即修、即证。虽然如此,要成圆满之佛也离不开「三摩、禅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要经过修证成究竟之佛。倘若直接达到理论上的开悟,我们可以当下成就「分真即佛」。但其它种种方便之门,即使证「分真即佛」也是所谓的「解行并重」,而且那种解是一知半解、有漏之解,所以就要修要证。既然涉及到修,那我们就要知道怎么修法呀!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在修行的同时它就告诉我们证到了什么样的果位,所以它是「妙三摩」和「妙禅那」同时并举。

最初方便:他总认为有什么捷径的办法。这里的「最初方便」,根据观世音法门,就是从「闻、思、修」入,先要「闻」,先要开智慧。这里的「最初方便」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要开智慧,就是从《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而入门。二十五个菩萨讲法门有禅宗、有别教、有密宗,也有净土。学了观世音菩萨法门,他是以「闻、思、修」来修禅宗,而不是盲修瞎炼。这里的「闻」,是闻「一心三藏」,而不是闻《金刚经》的空如来藏,也不是闻十二因缘法,也不是闻四圣谛法。

现在有一种颠倒知见,认为初修行的人只能修小法,不能修大法,错了。正因为是初修行,所以他才必须先通过读《法华经》《楞严经》而开悟。把《楞严经》读懂了以后,你才知道,《楞严经》是最基础的法门。不把这个基础打好,你没有办法深入。然后你才知道:「过去我以为懂得了《阿弥陀经》,以为懂得了《金刚经》」,其实你没有懂,你一句话都没有懂,你一个字都没有懂,你一点一捺都没有懂。过去你认为是,「啊,我知道吃饭,白米、白面。」你没有懂。那不是白米,不是白面,是你自己。你才知道你几十年、无量劫以来所有的知见都是错误的。《法华经》《楞严经》就是这么妙。可是这么最简单、最根本的东西,却被我们看成是最难。这就证明我们的迷惑颠倒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你说好玩不好玩?《楞严经》哪一句话不是我们的基础课?这就是世间凡夫的好高骛远。世间的学问装得越多,离开真实智慧就越远。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老实人得大利益。学《楞严经》是不是最初方便?你再也不用讲:「我们是小根机呀!我们要从最初方便学起。」你那不是最初方便,你那是好高骛远。

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这是形容法会的气氛。「退坐」就是放下分别妄想,放下逆反心理。「默然」,停止妄想,停止分别心,更不用说来挑斗、来问难。「圣旨」是对帝王而言;佛是法王,用「圣旨」理所当然。「承受圣旨」,学生对老师也应该以此心态。按照规矩,弟子对师父应该跪在那里请法,老师讲话时,你只有认真听的权利。问你的时候你可以答,不问你的时候你只有把嘴巴闭起来。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这样。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世尊在大众中:佛是时时事事处处都在「大众中」。那这个茶杯是不是佛在大众?看你懂不懂。圆人说圆法,随拈一物,无非诸佛如来正法。没有哪一尊佛不在大众,没有哪一尊佛能够离开大众,既要作方便解,又要作真实解。

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舒」是表开放、提奖、动作,「金色」表真实,真实道理,「臂」是提拔之力,表佛法的法力、道力。为什么要「摩阿难顶」呢?因为阿难在哭啊,在伤心啊。佛安慰阿难:「不要激动,不要害怕,我马上给你传大法了,好好听话。」是不是这个意思啊?

佛在后面还讲了一个事情,就是国王给太子灌顶。那是用海水来灌顶,作为权利的交接仪式,代表太子要掌握大权。《楞严经》也叫「灌顶章句」。「灌顶」,就是明心见性,宣扬宇宙真理。我们今天在这讲经说法是不是灌顶呢?这叫真正的灌顶。也有的气功师通过一种功力帮你打通穴位,除病健身,灌一次顶,有的人感到好几天都暖烘烘的,有的人还因此开神通。但这个灌顶不能开智慧。

三摩提:是定之总名。而佛定,则名「大佛顶首楞严王」。

大佛顶:「大佛顶」是不是「奢摩他」?表悟门。把三个门圆融在一起讲还是一回事。首楞严王:「首」是第一,第一坚固修行法门;「王」,表自在,表第一。具足万行:你把这个法门搞明白了,就等于修持了一切的法门。「如来藏」心地法门在佛法里叫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一行一切行,一证一切证。如《阿弥陀经》所讲「饭食经行」,连吃饭都是全性起修,都是成就无量道行。所以讲《阿弥陀经》是「法华秘髓」呀!你如果不这样解释你「闻」不到、体会不到秘髓的那种法味。

十方如来: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没有哪一个如来能够例外。在佛法里有十方必有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一门超出:唯此一门,唯此「一心三藏」之门。与文殊菩萨在第六卷讲「归元性无二」异口同音,一个腔调。也就是「如是我闻,万法皆成;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妙庄严路:修无量法门必须先进这个悟门;然后呢,我们才能以种种方便来成就自己。种种方便,你任修一门都可以成就无量门,要作如是的观照。如果我们要修无量法门的话,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能成佛。无量就是无量,他永远都修不完。

汝今谛听:在佛法里也是常用的一个术语。「谛听」,含二义。第一,用方便法来讲。「谛听」,你要认真听,思想不能开小差;你要以恭敬心听,不可以轻慢;你要以诚敬心听,不可以怀疑;否则不能叫「谛听」。不谛听的人,首先在方便法里给你关大门,你不能进来。你要明白,你不是来看热闹,不是来逞能,不是来跟我斗法,你是来「承受圣旨」。第二,作真实观照。「谛听」,必须按照老师的话随文入观。不能一讲到「这泥巴块也是我」,你马上「这怎么可能?」你必须想:「泥巴也能成佛啊?也是我?看看怎么回事。」好,循序渐进,你开智慧。首先不是怀疑,而是把它听懂了以后再说。即使他传邪法,他邪在哪里,我要听个究竟。

阿难顶礼,伏受慈旨:佛经里是不是经常出现这么个「顶礼,伏受慈旨」?实际上是在干什么?调我们的心,使其很柔和、很平等、很慈悲、很恭敬。这是我们入道的增上缘,往往到这种心态后可以事半功倍,一句两句你就能开大悟。要不然你听了半天,还不知道师父在讲什么。别人法喜充满你还不服气:「凭什么你们就开悟了?凭什么你们就成佛了?我怎么就没什么感觉?」因为他没有用心。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佛与阿难倾谈他这个出家的心态。

汝我同气:这就是中国人说的,「同一个血脉」——阿难跟佛是堂兄弟,是这个「同气」。情均天伦:中国有天伦和人伦的说法。这个父子、兄弟、七大姑、八大姨,沾亲带故、带有血缘关系的,一般地把它说为天伦;君臣、朋友、同学、同事、好友意气相投、有恩德、互相感应的,称为人伦。

当初发心:你当初怎么好端端地想起来出家,跟在我后面修行?那么在我们道场,要来出家,首先丑话讲在前面:不能为名闻利养、为出人头地而来;来就是要受苦,来就是要受气,最终是为了成佛;要听经闻法,自利利他。要不然你剃了头心也不会安,甚至还会牢骚满腹,老是感到不平。会修行的人在什么地方他心都很平和,越是遇到不平和的事情他越是高兴,要不然他体会不出平和的法味,他也体会不出能够修忍辱、修证定力的这种法喜。

于我法中,见何胜相:在我带领弟子大众修行,在一言、一行、一举,种种情况中,是什么事情感动了你?顿舍世间深重恩爱:「顿」,是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说走就走,说丢就丢。有些人发了大心,要来听经闻法,有的要来剃头出家,但总是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深重恩爱」,无非是父母、儿女、夫妻之情。

已经学佛之人,乃至已经出家之人,对这三种情仍然有不同程度的执著。真正的出家人更应该深深地思考这个问题,在家居士也应该认真检点。这三种恩爱能够尽责、尽力,在世间人里算了不起。可是这三种恩爱在佛法里被视为三把枷锁。许多人谈到这些问题感慨万分,乃至能叫你感动得流下眼泪来——哎呀,这个人对父母这么孝顺!这对夫妻之间这么样恩爱!这个人对儿女这样慈悲……这是人间的美德啊,而且讲起来振振有词:我父母能不管?我夫妻怎么怎么恩爱,我能不管?我儿子还小,能不管?可是佛讲得很清楚。

老佛爷当年就是这样,趁父母、妻子呼呼大睡的时候,深更半夜逃离王宫,出家修道。难道佛不慈悲吗?顺治皇帝,深更半夜逃离王宫,他把王宫都看为牢狱。至高无上的皇帝,无量的福报享不尽,他还来受这份苦。倓虚大师出家之前整整一个礼拜思前想后:要是我出家了,老婆改嫁怎么办?三个儿女讨饭饿死了怎么办?最后他还是选择走出来。深重恩爱啊!「如来藏」大法救命呐!一切的天人鬼畜包括泥巴瓦块,都曾经做过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至亲骨肉,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有些人出来听几天课却都被家庭束缚得死死的,不敢越雷池半步。

曾经有一位同修赞叹、挖苦、讽刺,说:「哎呀,老倪呀(我俗姓倪)!你真是放得下呀!我们可放不下。」我说:「不,真正放不下的是我,真正放得下的是你们。」他说:「为什么这样讲?」我说:「我不过放下了今生今世的父母儿女,你们却放下了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咱们是谁放得下?」嗳,他们不好意思了。天就那么大一点东西,掉下来还掉到我心里。有多大的事情放不下?因为我们就是有来世啊!来世就是有六道轮回啊!不把这个法学好,你无量劫的生生世世受大苦恼啊!你不要以为在这里听课的人乃至出家的人家里都没有事啊!可不是那么回事。这个就看各人的智慧、各人的心量。佛讲法就在拓宽我们的心量,把一切看破。

我们道场就有许多居士放下一切,一心弘法、护法。人才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放下了以后怎么样?他们的家庭比以前更圆满。在放下之前一想,什么事情都是越缠越多;放下以后再回头看,什么事情也没有,反而更加圆融、圆满。有时候家庭眷属无非讲些气话吓唬吓唬我们,真正走到那一步,他比谁都乖巧。人就是这样的,欺软怕硬,你退一步,他进十步;你进一步,他可能要退一步半。许多人说:「我要是来学佛,家人就不过了。」这都是无聊。有没有哪一个父母因为自己儿女死了,就说:「算了,我也不过了!」有没有啊?有没有哪一个子女因为父母去世,就说:「算了,我也不过了!」有没有?何况我们不是来送死啊!你就是来送死,他也不会死,你放心,他会活得更加坚强。

我的小外甥,今年也不知道多大了,可能三岁多了,我到现在都没见过面。我离家十多年,没有跨回家门半步。小外甥还不到半岁两次住院,从头顶输液,家里人打电话说:「你是狼心呐还是狗肺啊?」我说我是佛心菩萨肺,可不是狼心狗肺呀!可是我那个冤亲债主包括八十五岁的老丈母娘,去年五月一号还来过,本来是来准备跟我打官司,到最后给几个小和尚七哄八骗的还皈依了佛门,拜我为师了。你看,事在人为啊!

「深重恩爱」,何深、何重!每一个人都是过来人,都有底啊!大丈夫不是好当的。唐朝皇帝李世民说,皇帝、国王、将军、元帅不能称为大丈夫,只有出家人才能称为大丈夫。好好地想一想怎样才能不愧为一个出家人的称号!出家人披上袈裟就是人天师表。所以要发大心,要成就自己,要帮助众生。做师父的有了问题都要忏悔,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们的烦恼习气深重,时不时就有些不规范的行为,但是我们要懂得及时改过。不光是人,诸天护法神明都在看着我们。修行人就是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持人所不能持,而不是用世间凡夫的心态来说短论长。修行成佛是没有道理的道理。

到现在还有些弟子跟我争理,讲什么冤枉不冤枉。有什么冤枉不冤枉的?歌利王挖忍辱仙人的眼睛,割他的耳朵,他有没有道理?一点道理都没有。可忍辱仙人再三地感恩、再三地感恩。我再讲一点,你对也不重要,不对也不重要;有这个问题也不重要,没有这个问题也不重要,就是要修忍辱心,就要把这个我执要破下来!你做的对我也不给你发奖金,做的错我也不给你罚款,有什么好争的?我们这个心要静下来,要平下来,要忍下来。我再三讲,没有是非对错。正因为你没有这个事情,我还故意讲这个事情,我看你能不能忍受?遇到这样的事情属于芝麻皮大的一些事情,师父讲过去就没有了,大家听过去也就没有了,可是当事人还放在心里,像一座山一样压住自己,你怎么来悟道?除了忏悔还是忏悔,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因为我们这个「如来藏」大法是不讲道理的道理,你不要用世间道理来套。师父就是讲「如来藏」大法这个不讲道理的道理的师父,不是师傅的师父,跟世间的师傅不一样。没有许多事情、许多时间去给你说短道长,那些不重要。

这段经文是在摸阿难的底。我是不是也在摸你们大家的底呀?好好想一想,你为何来听经闻法?为何发心要受持《法华经》《楞严经》?为何发心要出家?为何发心要当居士?不是为世间的名闻利养而来,是为了如来家业、利己利他。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这就是典型的藏教菩萨的境界:著相修行。下面我们一段一段地来解释这段经文。

如来三十二相:这是我们常说的三十二种大人相。

胜妙殊绝:佛在证到妙觉菩萨以后,还要花一百个大劫专门修相好。为什么要修相好?这是为了恒顺众生。众生喜欢看庄严相,不是为了自己去臭美。我们不一定非要等到成佛以后再去修,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庄严自己的身心。一个人把别人、把事情、把环境总是往美好的方面想,心地光明、待人和善平等,他来世的这个肉团身的果报一定很庄严、很圆满。大部分的众生取貌于人,所以我们修相好并不是为了装饰自己,而是为了让众生生欢喜心。

有一个残疾人在路上,有许多人跟他亲近,儿子想不明白,回去跟爸爸讲。他爸爸说:「你觉得那个人怎么样?」儿子想了想:「我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轻慢他,我也很想跟他接近,尽管他长得比较丑陋。」父亲说:「那一定是圣人。」如果心地不美好、装模作样,你即使长得很美,别人看到也会恶心,总觉得你这个人不可靠;有些人尽管很丑,人们看他很可爱,很欢喜。

有一位干部的儿子,小时候误入歧途,好不容易给父母找来,交给我来教训。我给他传的第一个法就是看镜子,哪天看着镜子里的那个人满意了再来见我。他真听话,回去照做。大半年以后父母带他来见我,这个儿子一副庄严相!他说:「师父,我天天照镜子,爸爸妈妈也督促我。一开始看自己都无地自容,这哪是我?完全像个魔鬼。后来,开始对自己逐渐欢喜了。」修行人首先要示现慈悲相、庄严相,不要让人家看了惹不起,恨不得马上躲起来,可不能这样。

形体映彻,犹如琉璃:这里讲出这三十二相的本质,外表和内心必须要一致,要像琉璃一样透明。这里表直心是道场。作为自己来讲是这样,至于看别人来讲,我们也不要去打妄想。你不要管他是不是琉璃,你只管往好处想、往好处看,这是修行成就的秘诀。相由心生,依报随着正报转。人家看到你的相就能看到你的心,就能看到你的德。像琉璃一样,内外都是透彻的。你讲任何一句话人家都深信不疑:嗯!这就是他的自性流露。我们讲真话、讲假话、讲直话、讲拐弯抹角的话,你以为别人听不出来呀?大家都是从大光明藏而来,你可不要小看别人。想掩饰自己,那是徒劳的。「我是为了人家好、我是为了如来家业」,是这回事吗?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真实的,其他人也会认为是真实的。所有的人都是共一个心,心是通的。有道无道,自己要知道。

此相非是欲爱所生:藏教菩萨知道,以凡夫的心态行凡夫的事,不可能得到殊胜的果报。「欲爱」,就是男女生活、生儿育女,因为凡夫的男女生活充满着贪嗔痴,他的心是扭曲的,带有黑暗的。

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过来的人都明白,不需要多讲。特别是地球人,于此就要看破。从这里往上、往天,一层更比一层殊胜。就是欲界六天男女之间的生活,越往上越轻、越薄、越殊胜,乃至往上两者相视一看,他就满足了精神的需要。所以天人不管多大年纪,看起来都跟小儿童一样,形体光亮。从第七层天往上没有男女生活,完全靠禅定,自己变化自己,形体更是殊胜。

那么在人道修行,你离开了那些很肮脏的生活,换一种高尚、文雅的方式——比如说弹琴、听音乐、练毛笔字、打禅定,这些人当然是有福报的人。这个福报是不是也是前世修来的?这种人生生世世比较庄严;天天埋头于什么拉板车呀、种地呀、卖白菜呀,像这些人的相貌,相对而言就要差一点。因为我们的心就是一面镜子,你经常造作的这些事情,会在心里形成一种执著。从现在开始,就要不断地注意自己的相好。为什么一般来讲儿子像母亲,女儿像父亲?就是我们心里的一种贪求。时时管好这颗心,我们既能得到相好,又能得到智慧。

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胜净妙明,紫金光聚」,一般是对诸佛如来庄严相的描述,这是表殊胜。「金」,是表真实,「紫金」,是表殊胜。「紫金光聚」,这种形体也是表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智慧德能之义。所谓「聚」,佛把一切的真善美集中于一体。这是佛恒顺凡夫的心态,示现庄严相。

是以渴仰,从佛剃落:这反映出藏教菩萨的著相修行。以上讲了八大次第。藏教这个法门就是讲「有」;到了《金刚经》把这个法门判为什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所以这里要开始向《金刚经》过渡,讲不可说法;那么过了般若时期往后,又变成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一可说一切可说、一不可说一切都不可说。佛法几大次第要把握清楚,不能搞瞎子摸大象。一个瞎子摸住了象的一条腿:「哦,我知道象是什么东西了,是一个大圆柱啊!」另一个瞎子摸的是象的肚皮:「胡说!象明明是一堵墙。」还有一个瞎子哈哈大笑:「你们两个都在胡说,象是一把芭蕉扇子。」现在这样的人太多了。我们今天在这里讲「一心三藏」,这个名词在第二卷就要涉及到。一切都是假的,就是讲一切不可说、佛法不可说;一切都是真的,就是讲一切都可说。

那么可以由此看出,阿难出家,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修相好。所以阿难往往为尘色所乱,这也是他差一点与摩登伽发生破戒悲剧的原因。他著相了,而且执著美相。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善哉,阿难:这个「善哉,阿难」带有安慰之义。他明明是讲的是错的,佛却说:「哎呀,你说得好啊!」意思来讲,你能把心里话倒出来也是好事。在这个时候要安慰,但是并不代表就肯定他讲的对。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佛由阿难而推及到整个迷惑颠倒的众生病根之所在,也就是执相昧性、执事昧理。就像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还不知道阿弥陀佛是谁;想往生极乐世界,还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

「一切众生」,一个不卯——不管是凡夫还是修行人,不管是一切佛、一切菩萨、一切众生,一个都不卯。就是文殊菩萨在《楞严经》第六卷讲:「归元性无二」。这是对一切众生而言。要成佛,先要明心见性。「归元」,就是成佛;「性无二」,「性」,就是明心见性。它没有讲「归元相无二」。

比如用一块铜制成佛、制成菩萨、制成人、制成牛、制成马,相是不是无量?性是不是都是一块铜?要明白这个道理。我这个拳头变成了锤子、变成了剪子、变成了扫把、变成了木排、变成了兔子的耳朵,它可以这样变,还可以那样变,变来变去。相是无量的,性呢?就是一个拳头。明白了性就是拳头,那么拳头是不是锤子?锤子是不是剪子?用数学里面的等量代换,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这个「拿手好戏」,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拿手好戏。

再比如做梦,梦中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做梦的一个人一个念变出来的?既然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念,那一切的一切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梦中那么多人有没有第二个人呐?再提醒你们:讲没有的扣5分,讲有的也扣5分!就是有没有,叫不二法门——既是无量,还又是一。

「从无始来」,无始就是无始;你不要讲总有个开始,没有开始。许多同修问:既然讲一切东西都是一个真心变出来的,真心从哪里来?诸佛菩萨千口一词:法尔如是。你非要追究从哪里来,诸佛菩萨没有办法回答,只有把嘴巴挂到墙壁上,你去问墙壁去。讲到这里,无话可说。因为无始啊!本来就是啊!由此我们判定,时间的长短、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妄想,前无始,后无终。如果有始有终的话,我们还修行成佛干什么?反正大家最后都完蛋,早晚都是死。所以这个「无始」不能解释为最初。没有最初,也没有最后,还没有中间,当下就是一个念。诸佛出世就是要讲这个妙法。

「生死相续」,在后面第四卷会讲到三种相续——众生相续、世界相续、业果相续,实际上就是讲生死相续。讲「生」和「死」都是方便说,讲到底都是我们真心变现。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不是生也不是死,也不是不生不死。它可以变现生、变现死,变现不生、不死。这个法要好好观照啊!说是证「无生法忍」,当我们证到无生法忍的时候,无生法忍也变成邪法。也就是「见真重增一重尘」。什么无生法忍?那我这个有生法忍是不是我?无生法忍也是我,有生有死还是我,都是我变现。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生、非无生,它可以现有生、现无生。

能把这个道理彻底搞明白的人,他会高兴得在地打滚、狂呼乱叫:「我解脱了!我成佛了!」不需要佛给他授记,他自己给自己授记。佛不度人,唯人自度。佛只讲此理,看你明白得怎么样。所以这个《楞严经》就相似于世间讲哲学、讲科学,一切的世间法它离不开哲学指导。

众生无始以来执著于有生、执著于有死,执著于太阳升起与落下,执著于白天过去黑夜来,都是在有形有相中执著;执著于升官发财、寿命长短,却不懂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一切的造作都是「自心取自心」。开口吃饭,饭是谁?是不是自己?明争暗斗,斗来斗去是斗谁?斗的是自己呀!他认为是别人啊!明白此理,你真正是恍然大悟啊!然后你才感觉到《楞严经》最简单,《楞严经》是学前班呐!我们过去的一切都是在迷惑颠倒,《地藏经》怎么讲的?南阎浮提众生,开口就是错的,动念就是错的,我们却自以为是。「怎么会错?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大家都是这么认为就对吗?在佛法里叫「同分妄见」。《楞严经》后面讲了眚眼——也就是眼睛有毛病的。有个大男子买了一双大红鞋,他非讲这就是黑鞋。这是比喻。我们现在都戴上了有色眼镜,非常顽固地认为我想的就是对的。可一旦明白了,一悟一切悟。「风起云涌演楞严」啊!

「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常住真心」就是「大佛顶」,就是「一心三藏」。

「阿罗汉、辟支佛认为的常住真心」是人我空——这个肉团身是假的,我证得一个灵体,也就是第七识,这就是我。我无形无相,再也不受六道之苦,他认为这是常住真心,其他人都是其他人,泥巴是泥巴、瓦块是瓦块,都是我的外部环境。

「藏教菩萨认为的常住真心」就是第六识的妄心——我修无量的行善断恶法门,将来要像佛那样三十二相,将来我为大家服务;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真心,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一尊佛——所以这种佛不是佛,他永远不能明心见性,最多能够证得不落六道轮回。

「通教菩萨认为的常住真心」是法我空。也就是《金刚经》《六祖坛经》讲的「真心」,他认为一切的有形有相都是假的,都归于一个空性;佛法不可说,真佛无相,真法离开语言、离开文字;他把一切的有形有相漏掉,这是通教禅宗的真心;连释迦牟尼现的三十二相,都是无明相。

「别教菩萨认为的常住真心」,空性也是我、有形有相也是我,要不断地从空到有、再从有到空,它带有次第性,比起前面有很大进步。代表作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圆觉经》《维摩诘所说经》等等。

「《法华经》《楞严经》圆顿大法所认为的常住真心」,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泥巴瓦块、山河大地一切的有情无情、一切的万法都是当人当下一个念。有形有相当下即是无形无相,无形无相当下即是有形有相。比如孙悟空摇身一变,变成一个眼镜,眼镜当下就是孙悟空。藏教菩萨认为这是眼镜,他不认为是孙悟空;通教菩萨一定要把眼镜这个相去掉,现出一个孙悟空来才是真佛;别教菩萨认为孙悟空也是我、眼镜也是我;圆教菩萨认为眼镜即是孙悟空,孙悟空即是眼镜、即是我。一字之差,天地之别。

寺院早晚课中的「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别教的境界。到了《法华经》《楞严经》,那就得改一个字:「一切唯心现」。现跟造一样不一样?造必有能造与所造:工厂造出了个眼镜,工厂为能造,眼镜为所造。这就变成了有二法门。孙悟空变现为一个眼镜,孙悟空没有了,就现出一个眼镜,孙悟空当下就是眼镜。

「性净明体」,就是讲「阿弥陀佛」——「性净」就是「阿」,「明体」就是「弥陀」。这是采用分别法来讲,「性」是无形无相,「净」是清一色,无所不包。虽然无形无相,但一切万法性具功德皆本来具足。「性净」就是「离一切相」,就是禅宗讲的「真佛无相」,就是「空如来藏」,真法没有语言、文字、思维;「明体」就是「即一切法」,就是「不空如来藏」。

打比方来讲:拳头就是「性净」,锤子、剪子、木排、兔子耳朵就是「明体」,性净和明体是不是一个东西?是不是一个拿手好戏?做梦的时候,做梦的那个人就是「性净」,梦中的一切的境界就是「明体」。梦人和梦境当下是不是一个东西?真理啊,至简至易!

「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诸」解释为于,「用诸妄想」,就解释为我们都是执著于妄想;「诸」也可以解释为一切,「用诸妄想」,就解释为我们在执著一切的妄想。这个妄想既包括一点也不懂得修行的凡夫妄想,也包括一切外道修行的妄想,也包括小乘人的妄想,也包括通教、别教菩萨的种种妄想。所以这个「轮转」呢,既有三恶道里的轮转、六道里的轮转,而阿罗汉是不是也有轮转?通教菩萨、别教菩萨有没有轮转呐?他那种轮转叫变易生死轮转。六道众生是两种轮转:一种是分段生死轮转,一种是变易生死轮转。变易生死就是我们的烦恼习气,一天到晚在打妄想。阿罗汉、辟支佛破除了分段生死的轮转,仍然在变易生死里轮转;菩萨破除了分段生死轮转,又破除了几分、十几分,乃至几十分变易生死的轮转,但仍然还有一部分的变易生死的轮转。包括等觉菩萨在内,还有一分生相无明在轮转。只有成了圆满大佛、破除这个两种生死轮转,才究竟圆满。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无上菩提」就是指「一心三藏」,不可以把它说为最高级、是第一个菩提,不是的。「无上菩提」,无上无下,无前无后,无左无右,无内无外,无空无有,无是无不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的万法不可漏其一,皆是当人当下一念。好好想一想,一即是无量,无量即是一。别教呢,一也是我,多也是我,仍然有次第性。这个「无上菩提」首先就是讲在见道位证菩提果,乃至证到一部分涅槃果,听经闻法就可以达到;而成圆满佛还要修证,证究竟的涅槃果。

「真发明性」,「发」,就是成就,「明」,就是明心见性、见真。刚才讲,小乘见到人我空,通教别教的菩萨见到了人我空和法我空,圆教的菩萨不仅见到了人我空、法我空,还见到了真空妙有,这叫「真发明性」;在《楞严经》把它叫成「真真如性」。通教、别教见到「真如」,圆教是见到「真真如」,要明显地分别开来。「真真如」就是「真真真」,因为「真」就是「如」;或者讲「如如如」,是一个意思。

应当直心,酬我所问:直心是道场。修行人不要学拐弯抹角,躲躲闪闪讲话。但是要注意用智慧,好话好讲。有些人跟凶神恶煞一样,出言就是恶语相加,还说是直心;这个不是直心,那是痴心。我也不说那是坏心,讲话还要考虑人家的接受能力。「酬我所问」,「酬」,在这里是应对、对答的意思。我怎么样问,你就怎么样答,而且讲老实话——讲老实话不等于讲蠢话,讲有智慧的话不等于讲些阿谀奉承之语。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不仅讲十方如来直心成佛,而且讲为什么要直心。打个比方:在过去到山上砍树,没有马路,甚至连土路都没有,要把木头送下山,是不是砍掉枝枝杈杈,然后利用高处的坡度往下一滑就很轻松地下去了?如果你不把枝枝杈杈砍掉,从山上能不能滑下来?砍柴如此,修行更是这样。你那个心理歪歪曲曲的,怎么能出离生死?明白真心本来面目以后,你不要再三心二意,对于一切的万法再不要搞人我是非。有智慧的人是随喜功德,见贤而思齐。怎么见贤思齐?人家长,我短,我想办法一定要变得长,还要超过他,这没有错,但不能通过人我是非去诽谤。

心言直故:言为心声,同修之间、师徒之间直话直讲,这样可以相互成就,便于双方做出判断。如是乃至终始地位:「始」,是表凡夫修行因地,「终」,是表成就究竟如来极果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诸委曲相」,是在成佛的路上打闲岔,包括菩提退转,包括落入六道轮回,包括这中间走火入魔,等等等等。果真明心见性,你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复存在。
素材 | 法悟
审核 | 观自在
校对 | 右开
编辑 | 当清
分享


没有成就圆满的定力。
                阿难当时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他仅仅从定力来讲,
     还没有认识到慧力, 没有认识到定共慧。
🌱
修行首先要开慧,
                    开慧的当下就是定力。
                用方便法来讲,
                                 他不是从听经闻法  一门深入,                    
        是通过有形有相的行持来成就一种定力,
硬把自己逼在一种环境里,
六根关闭,往内观照,形成一种定力。
        
这叫凡夫定。


圆顿大法叫「慧共定」。
当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理,
你一切的想法、
    一切的言语、
    一切的行持自然而然
就定在这个法理法义里,
这是「法华三昧」,
这是「首楞严大定」。
即使在定中
        遇到一些鬼魔境界,
他害怕不害怕?
        他才不怕呢!
佛来佛度,魔来魔度。
不是躲开他,而是相互沟通、
                        相互成就。


发布于 吉林


·END·
往期精彩回顾
印广法师简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之力网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百度统计

GMT+8, 2024-11-1 08:37 , Processed in 0.12819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