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之音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41|回复: 0

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第49集“余力学文旨何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8 21: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0-3-18 21:18 编辑

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第49集“余力学文旨何在”
来源:【莆田文明十二家】主持:杨琳老师

杨琳:
下面是分享的时间,首先我把我整理的内容概要和金句及我的感悟分享给各位老师和家人们。也请大家积极分享学习感悟。学习感悟重点分享:
1.自己当下明了何理;
2.自己过去有何遗憾;
3.自己今后如何做。
希望大家积极进行简短而精要的发言

杨琳:
《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第49集概要:
        主要讲了 "余力学文"的重要性,学文是让后人乘凉,阴蔽后人,教化于人。文化是大自然的规律,宇宙规律,宇宙投影。深入地阐述了学文的深刻道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要演好、做好,就是最好的学习法和方法论。余力学文有利于后人更好的学习和传承,以至于让我们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郭文斌先生通过学习和实践,结合“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句训喻告诉我们“学文”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力行,终极目标是为了让人成为具有孝 悌 谨 信 爱 仁品质的人。郭先生还把“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这句话引申到治国理政等方面,告诉我们“其身正 不立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进一步强调了身体力行的重要性,又从“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强调了“学文”的重要性,只学文不力行往往使人傲慢和浮华,只力行不学文往往让人狭隘和固执。郭先生强调,要在知中行、行中知,螺旋式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要养成两个习惯,一是立即把学转化为行动力,二是时时把行动和经典对照。
        以上的内容概要,谢谢刘翠娥老师的加工和完善,供大家参考借鉴

杨琳:
第49集~课堂金句:
1.文化就是以文化人
2.心存天道,力行人道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不孝顺老人教不好孩子
5.养老本身就是在育儿
6.《弟子规》是给家长学的
7.教育者要先受教育
8.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
9.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文心雕龙》)

杨琳:
学习《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第49集感悟:

1.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最应该受教育的应该是家长,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教育和影响着孩子。
2.校长影响着老师,老师影响了学生,教育者要先受到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
3.不要认为自己学习了一点传统文化知识,就去指责别人,其实与高层次的道德标准还差很远。
4.国家需要大量的传统文化人才,能讲很重要,做好更重要,我们要千方百计,不择余力的去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统文化践行道路上受益。
5.学习改变人生命运,学习传统文化改变家庭命运,引领更多的人弘扬传统文化改变国家命运,能让国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感恩郭老师、张老师等同仁的智慧指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吉林中和国学老师
                            张中和敬上

彩虹:
学习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第49集“余力学文旨何在”感想:
一.当下明理:要在知中学,学中知。养成两个习惯(1)立即把所学转化为行动力;(2)时时把行动和经典对照。只有这样,生命才会螺旋式上升。
二.昔日之过:老师说教育者首先要做好学习者,然后“演”给学生、家人、朋友,做个知行合一的引导者。之前自己学习后没有好好力行,而且找别人的不对。导致这么好的课程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走不进来。都是自己的错!
三.以后行动:用老师说的两个好习惯去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对照经典,做个知行合一的人。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
愿人人学规守规,家家和顺,国泰民安!
                河南省外贸学校牛彩虹
                           2020.3.18

​

致良知:
学习郭文斌老师弟子规第四十九集《余力学文旨在何》感悟:
本集郭老师把“知行合一”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己也深有感触,往往说的比较多,理论也很多,真正落到实处扑下身子去做去践行太少,一句光说不做“成何人”道出了一个完整的事情落地必须说和做做和说是合一的,不然只能是空谈妄想,多做事少说话勤学习还是根本所在,感恩老师们的教诲!
南阳李书奇
2020.3.18日

杨琳:
          许卫红学习《弟子规》49集余力学文旨何在感悟分享:
           1、学文?学什么?学经典!我是个爱读书的人,几乎什么书我都看,选择困难时就看订阅号推荐的书,或是名著,但是论受益程度,论耐看,应该还是读经典,买了一套《四书五经》现在读完了《论语》《大学》《中庸》,虽然读的过程困难,常常需借助字典,但是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跟着此次《弟子规》视频的学习,我又认识到合适的媒介会让学习变得更有兴趣更大受益,求助诸位老师给我推荐一下其他经典的视频或者音频讲解。
         2、力行:把所学的转化成行动,一句一句去落实才叫“力行”。作为领导或者家长或者老师更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要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3、知行合一:不学习不知道怎么去行动,所以应该先学习才能知道如何去做,在行动的过程中去对照所学的知识。就比如我们要践行《弟子规》那就首要背诵《弟子规》,知道了113件事该如何去做,然后在行动中对照经典哪些木有做到位,接着修正自己!如果只学习不力行,那就是纸上谈兵,华而不实,反之在日益发展的科技中,不学习一味埋头苦干,人将变得狭隘固执,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4、决心践行《弟子规》,做到知行合一,提升自己的生命力!
             2020.03.18

杨琳:
我们必须学以致用,要用行动来影响我们的家人!做个知行合一的人!

杨琳:
通过观看,郭文斌老师讲解第49集余力学文旨何在,
让自己学到了。
(1)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一个人只是背了一些经典,背一些华文,比不背诵不学习,显得更骄傲了。
一个人不学习,她还不至于骄傲,如果学习了,但没有按照古圣先贤的教导去知行合一地做,那么这个人的学习很可能是对他的一种伤害。
知行不能合一,这个人可能被浮华害掉了。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句是让我们变成生命力的一个环节,一个绕不开的环节,一定要知行合一。
不力行。不做只说,很难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及格的人。成不了人。
(2)真正的教育是演。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把爱演给大家,把高尚演给大家,把公证演给大家,把爱国诚信敬业演给大家,演是最好的说。
如果一个孩子在德行方面没有一个榜样,那么他对这一些的德行很难产生信心,我们没有孝敬老人,没有表演出来。孩子从哪里学习呢?我们没有给爸爸妈妈端过饭,没有洗过脚,熏习过,孩子就无从学起。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悟到:自己学习之后,要少说多做。把学习转化为行动。对照经典。让经典成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而不是拿弟子规去比照规范别人。
自己以后要给公公婆婆端饭,洗碗,给婆婆洗洗脚,坚持捶背,给孩子做出好的示范。
感恩老师启迪智慧
墨子故里文明十二家明信家秦华瑞
2020年3月18日晚课分享

杨琳:
学习郭文斌老师弟子规第四十九集《余力学文旨在何》感悟:
本集郭老师把“知行合一”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己也深有感触,往往说的比较多,理论也很多,真正落到实处扑下身子去做去践行太少,一句光说不做“成何人”道出了一个完整的事情落地必须说和做做和说是合一的,不然只能是空谈妄想,多做事少说话勤学习还是根本所在,感恩老师们的教诲!
南阳李书奇
2020.3.18日

杨琳:
学习《弟子规》49集“余力学文旨何在”感悟:通过学习更明白阳明先生强调的“知行合一”,怕我们有点文化的人有傲慢心。我的不足,在力行上还有没做到无怨无悔,当自己偷懒时还为自己找理由,没有做到全心全意为家人付出。努力方向,用情做事,用心做事,从家人唠叨最多的痛处下手,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河南省外贸学校张燕欣  2020.3.18

杨琳:
@牛彩虹+郑州 感恩老师的分享,向您学习

彩虹:
河南省外贸学校系列分享之3
   郭文斌先生在今天的课上讲的其中一句话是“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说一个人,“德行”没有践行,只是背一些经典,只是学一些华文,反而比不背诵时显得更骄傲了。确实是这样啊,虽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但是性格温和,对人谦和,彬彬有礼的人会更让人心生欢喜。也确有一些人,比别人多一些小本领或见识就容易骄傲夸耀,爱说大话。这就应了先生说的“长浮华,成何人”,想到自己,有时在父母好友面前,也没有时时做到“和颜悦色”,妈妈常说,我们要能时时做到给你对面的人一个微笑。感谢郭老师给的提示,感谢妈妈给的教导。希望以后的自己能做到更谦逊,有礼。并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做为一个班主任,更得能在言语上,在态度上给学生们做一个榜样,毕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啊!
                     河南省外贸学校
                  尹睿佳 2020-03-18

杨琳:
@李书奇+南阳 感恩您的分享,用简短精炼的话概括了重点,一定要知行合一

彩虹:
河南省外贸学校系列分享之4
今晚学习了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第49集“余力学文旨何在”;首先,郭文斌先生讲述了它是一棵生命树,那么到了余力学文这一部分说这一棵大树长成了,做什么呢?就要让后人乘凉,能够庇荫后人。那怎么样让后人乘凉呢?就把这种德行化成一种文字,化成一种语言,化成一种动作,化成一种形式来感化人;这就是“文”。“文”包含了它很多的意思,“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学文,不力行;任己见,昧理真意思是:只学习,不实践,就会只是纸上谈兵不能成大事;只实践,不学习,就会固执己见,而不知道真理;那样只会显得华而不实。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既要学习知识,又要结合实践行动,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另外,身边还有好多的好人好事,列如:志愿者,爱心人士,我们都应向他们学习,对那些有需要帮助的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提高我们的见识;“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当父母做出榜样,我们就要学习这种榜样,对我们自身是有好处的;”
感悟: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不仅要多学习文化,还要结合实践行动,多留心身边的好人好事,多多学习,做出实践行动;努力做好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今后如何做?对于学习的知识,要学会运用起来,用入到实践行动中,谨言慎行;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努力做好“知行合一”
以上就是我的感悟        
公正组 韩双雅1921                                          2020.03.18                    

彩虹:
河南省外贸学校系列分享之5
学习49集 余力学文旨何在感悟: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余力学文,以文化人。上观天文下看地理,已化(以画)成人文。学文是为了力行,力行需要学文指导。学文和力行相辅相成,知行合一,完美结合,完美效果。
    自己在文和行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和提升空间。文的方面,今后黎明即起早课学习还要坚持,我爱我家早课主持还要继续进行,小水滴学习群的同步学习要跟上,12家的学习要随时关注,专业技能和教学管理水平更要不断提升。行的方面,以往做的好的比如勤于思考、勤于专研继续保持,不够好的如家务事做的少也不够好要克服和改进。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一切会越来越好!

     河南省外贸学校 柴丽芳
          20200318

杨琳:
@牛彩虹+郑州 感恩老师的用心分享

杨琳:
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第四十九集
《余力学文旨何在》
一、上节回顾:
        上节课,郭文斌老师讲到,“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以念头为切入点,向我们分享了“可用、愿用、常用和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二、本节概要:
        这节课我们将进入余力学文章节。郭文斌老师提出:我为什么能化人?我们又该如何学文?如何教化于人?
        如果我们把《弟子规》比作参天大树,“入则孝”是根、“出则悌”是干、“谨”和“信”是枝,是维护性部分、“泛爱众”和“亲仁”是开花结果,具有传递性,传承性,能够传宗接代。“仁”是一种持久生命力的象征,也是一个人的能量达到圆满的象征,也是一个人的人格到达巅峰的一个状态。那么“余力学文”就是这棵参天大树留给后人的一片阴凉。庇荫后人。就是把弟子规所彰显的道德价值观转变成文字、语言和行动去感化人,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人”之意。任何一种价值观,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需要通过某种媒介“化”到人的内心,而“文”就是这种效果最佳,功效最明显,时间最持久的媒介。
        当一个人的解行不能相应,知行不能合一,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就被浮华害掉了,自己讲的如果做不到,那么就不要要求别人做到。而《弟子规》是让人做的。
如何学文?——告诉我们生命成长的次第和先后,提高生活力、生存力、生命力。
如何提高?——心存天道,力行人道,出孝入悌,敦伦尽份。
         最好的说就是“演”。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学文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力行,终极目标是为了让人成为具有孝、悌、谨、信、爱、仁品质的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强调学文的重要性。只学文,不力行往往使人傲慢和浮华;只力行,不学文往往让人狭隘和固执。郭老师强调要在知中行,行中知。
螺旋式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要养成两个习惯:一是立即把所学转化为行动力。一是时时把行动和经典对照。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即能学文又能力新,即能垂文又能明道。即是学习者又是继承者、弘扬者、表演者和展现者。
三、金句
1、“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2、“知行合一”            ——王阳明
3、“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增广贤文》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5、证悟     即自我参悟
6、“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   ——《中庸•哀公问九儿》
7、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文心雕龙》刘勰
8、“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      ——《文心雕龙》刘勰
            福建省莆田市,杨琳整理2020.3.18

杨琳:
观看郭文斌老师解读巛弟子规》第四十九集余力学文旨何在:
郭老师讲的这一集是告诉我们学习弟子规重要在演,就是要力行,光讲是不行的,对于我们父母来说就是去在老人身上多尽孝演给孩子们看才对,不能光说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才能去教,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去讲,这样别人也是不佩服的。
京津冀文明十二家明爱家太太李国芬敬上
2020.3.18

杨琳:
学习郭文斌老师解读弟子规第49集【余力学文旨何在】心得:文化要以文化人。那么我们该如何以文化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该如何以文来教化孩子们呢?首先我自己要学习,明理知道,并且一定要知行合一。学到做到,才是真知道。才能够交给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够真的称得上教育工作者。这和老师讲的教育首先要自己受教育是一致的。老师告诉我们如何学,如何提高自己?出孝入悌,敦伦尽分。只有提高自己的生存力,生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够做到力行和学文二者不偏不倚。才能够教育好自己和孩子们。教育就是演说,把高尚爱国诚信公正等等演给孩子们做好榜样,先力行。【老师自己做不到的不要求别人去做。】这句话深深的触动着我。反思:平时自己过度的要求孩子成长,想让孩子比自己更强,反而适得其反。所以以后要从自己入手,自己做到了才能够真正的影响家人和身边的朋友走进传统文化,提高生活境界。要把自己所学的转化为行动力。要把自己的行动时常和经典对照。这样才能够去除浮华,去除愚昧。但是这几年来,我一直跟随张广老师学习内心对老师的引领特别的专一,对文明12家充满了信心。但是在我引领文明12家发展策略上还需要圆融。还需要好好地学习大家的智慧共同的引领我们墨子故里文明12家快速提升。成为文明鲁山的助力人,成为鲁山文明乡村振兴的助力人。
鲁山墨子故里明孝家太太晋喜梅
2020.3.18

杨琳:
刘翠娥分享49集“余力学文旨何在”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告诉我们学习后,要力行,知行合一。只学习,不力行,心生傲慢。说一套,做一套,说重了叫身谤圣贤。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句训喻告诉我们“学文”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实践和力行,终极目标是为了让人成为具有孝、悌、谨、信、爱、仁品质的人。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曾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以前忙于工作,忙于学业务,很少学习道德品行的教育,更没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很多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没有智慧。做错了很多,没有幸福感。还自以为是,贡高我慢。糊糊涂涂过了半辈子。学习了优秀传统文化才知道,原来幸福就在自己手中,人生路上处处有优美的风景。把握当下,享受幸福。所以,学习和力行是终身的事业,是齐家的根本,是幸福的保证。做一个智慧的好人。

杨琳:
[链接]

林国华-霞皋八卦村:
分享
郭文斌解读《弟子规》第49集《余力学文旨何在》,反复强调: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说弟子规是用来做的,知行如果不能合一,就成不了人,不是完美的人。
就力行这一点,我越听越惭愧。因为我经常在力行上经不起检验。
最难做到的是在照顾老母亲过程中,对母亲要怡吾色,柔吾声。而我经常对老妈妈(今年98岁)发火。比如,老妈妈只喜欢吃蛋糕,她最好一日三餐都吃蛋糕。这样营养不均衡身体就难恢复健康。但她经常会把不喜欢食物偷偷丢掉。虽然我经常会体谅她已经老人智呆,但有次喂他吃地瓜,我一转身她就丢。我喂她吃保健品,一再交代不要咬,要用吞,但她还是咬,一咬破味道不好,她会乘我转身就吐掉,吐了好几次。当我发现了心想你都智呆了还这么聪明,所以按捺不住,就发火大声吼叫,有好几次。
郭老师在讲力行,特别说到当老师的,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教育者先把榜样做出来,教育者要先力行。我每周都要组织孩子学习和分享《弟子规》,可是我就无法100%做到。所以越听越感到对不起妈妈。
所以呀,我体会到力行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要在最难之处磨炼自己心志。用昨天郭老师说,心量和能量坐标图衡量,如果难处克服不了,心量有问题能量就上不去。我一定要在自身的薄弱环节多磨练。谢谢郭老师的提醒。
莆田霞皋八卦村林国华
22020.3.18

杨琳:
@刘翠娥-古都洛阳 谢谢刘老师在百忙之中对我主持的指导与帮助特别喜欢学习您的分享,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经典

杨琳:
@鲁山墨子故里文明十二家晋喜梅 感觉得到,您用心去感悟,内容真实真情真心

杨琳:
      第49集《余力学文旨何在》的学习感悟:   
        《弟子规》是按照自然的次第来编写的,如果把《弟子规》比作一棵苍天大树,"入则孝”就是根,“出则悌”就是干,"谨而信”就是枝,"爱众亲仁”就是开花花果,那么"余力学文”就是这棵苍天大树留给后人的一片阴凉,庇荫后人。
       "余力学文”就是把《弟子规》所彰显的道德价值转化成文字,语言和行动感化人,"文化”是以文化人之意。任何一种价值观,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化到人的内心,"文"就是这种效果最佳,功效最明显,时间最持久的媒介。
         "上观天文,下查地理,已画成人文。"文"是一种错综的纹路,是宇宙的规律在人间的投射,文是规律最科学最妥当的表现形式,文也含有教化的意思,这告诉我们"余力学文"的重要性。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明道是目的,文化是手段,媒介是圣人。圣人既能学文"垂文”,又力行"明道","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道圣经三位一体。圣人知行合一,做到了去浮华去愚昧,这告诉我们要提升人生境界,需要养成两个习惯,立即把所学转化成行动力,时时把行动和经典对照,若发现偏差及时改正。
         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教育者要把榜样做出来,因为"其身正,不令而行”,最好的说是演给别人看,"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王善人也告诉我们盗贼不算在内,第一等恶人是说道不行道的人。
       我们都是想做弃恶从善的人,一定要在圣贤的指导下踏实地力行!
        古都洛阳文明12家宋凤萍

河南省外贸学校系列分享之7
郭文斌解读《弟子规》:今天晚上郭文斌老师通过阐述《弟子规》“孝 悌  谨  信  ”“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几部分的关系后告诉我们《弟子规》所展示的内容是祖先数千年的经验结晶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核心最接地气的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让我们提炼和展示的。既有当代价值又有世界意义的文化标志和精髓,这些宝中之宝要通过,“文  化”入中华文化儿女的心中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工程,也是每个家庭的教育课题。通过学习这些我才知道《弟子规》这门课是那么的重要,在生活中离不开它,在教育中更是离不开它,所以它存在着重要意义。从今以后我会做好“孝
谨 信 悌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因为这是人们最重要的最基本该做到的事情。只有这样我才会是最优秀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改变自己。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也谢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所有帮助和关心我的人。2020.3.18文明组史京睿商英一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法华之音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

GMT+8, 2024-4-27 17:13 , Processed in 0.1306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