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之音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34|回复: 0

《楞严经·168字》前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2 05: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1-10-22 17:53 编辑

《楞严经·168字》前言(1)
印广门清法师 无量即一



《楞严经·168字》经文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潬。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节选自《楞严经·卷第四》

楞严经·168字(1)音频:00:00/28:46

《楞严经》第四卷 168字 开堂白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
正修行处:三藏十二部经几乎都是讲世间善法,叫我们修行,这是方便引导而已;唯有到了《法华经》《楞严经》,佛才讲到究竟。在《楞严经》第一卷,佛已经讲的很清楚。如果不明心见性,「虽终日行,枉入诸趣」
也就是说:你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不明白「心」和「佛」是怎么回事,即使一天到晚修行,你都逃离不了六道轮回。何况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一天到晚在修行啊?正修行处,就是讲修心。
至于佛是谁,心是谁;你是谁,他是谁;老天爷是谁,刮风下雨又是谁,就是叫我们明心见性,明白宇宙人生真理。《法华经》《楞严经》就是提醒我们:修行人要「悟后进修」!没有明心见性,你不要去修,否则你是盲修瞎练。
可是这几千年以来修行人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不是悟后进修,而是通过修来开悟。要明白,只有读《法华经》《楞严经》才能开悟!自古以来众口一词,「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所以从我们这一代起,要把这个错误纠正过来!可是积重难返。
    「如来藏心地法门」叫全性起修,全性就是明心见性。把这一切万法的来龙去脉搞明白,然后你再去修。佛在《华严经》也讲:「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有些人讲,我会行善,我会积德……你能把所有的善全部行完吗?谁也不能,佛都不能!即使你能行完一切善,也是魔业!但魔业也能得到人天福报,魔王还可以升到第六层天。其实包括二十八层天,那福报都是魔业。可是他福报完了以后,还要往下落。唯有明心见性才能获得生生世世大福报,一劳永逸!

      这168个字,就是佛在给我们介绍「正修行处」。
     在前面的一至三卷,佛帮助修行人从万法之相作开示,引导到万法万相没有出现之前的我们那个无形无相真实存在的心,是帮助我们「见性」,叫会相归性。
     从这里往后反过来,佛从无形无相的这个心开始说起,研究它是怎么样变现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树木华草;又怎样变现为佛菩萨、天人鬼畜、牛马猪羊等一切的有情众生。也就是反过来讲,心不变随缘为万法,这叫「明心」。这是用次第圆融的办法帮助我们开智慧。
    这段经文是整部《楞严经》的精华。听的时候,不要太紧张,跟听故事一样,你容易听得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打妄想,更不要带有逆反心理,这一点很重要。

    汝今谛听:「谛听」是要认真听。第一,用世间法来讲,叫专心听;第二,用真实义来讲,你要听着师父的话随文入观。只能跟佛的话保持一致的思路,用智慧来听。
    当为汝说:一个「当」字,体现佛语真实,三世如来,语无虚妄。佛所讲的话都是正当名分,名副其实,都是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富楼那等,钦佛法音,默然承听:富楼那等,是富楼那与整个的法会大众;「钦佛法音」的一个「钦」字,是表把佛的教诲视为至尊、至贵、至圣。默然承听,是去掉一切妄想,听着佛的开示随文入观。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
    富楼那在前面发问:佛啊!你讲地水火风空见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既然是清净本然,那山河大地怎么来的?在富楼那看来,这个心是无形无相、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有形有相和无形无相在世间法里是相互对立的,好似水火不容。用世间人来讲,既然这个房子里充满了火,你怎么还讲这个房子里又充满了水啊?怎么水和火在这里都是清净本然呐?再比如,既然这个虚空里都是虚空,你怎么讲泥巴瓦块也是在这里清净本然呢?按照世间法提出这些疑问,是不是很正常啊?

     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
   「汝常不闻」,这是古汉语的一种语言风格,意思就是你不是常常听到我讲吗。注意啊,佛在讲《法华经》《楞严经》之前,常常不失时机地把这些了义的口头禅提出来,我们要体会佛的良苦用心。「汝常不闻」,这就说明,佛之前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先是不时地旁敲侧击地开示「法华真义」;到最后呢,是绝待地、全面地、专注地来讲《法华经》。特别是这部《楞严经》,根据我们对其前后内容的观照,它是佛在多时多处所讲,然后由弟子们收集整理。
「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性觉」就是「本觉」,「本觉」就是「性觉」。
「性觉妙明」「性觉」怎么「妙明」呢?用别教来讲,这个「性觉」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从性上来讲,它无形无相。虽然是无形无相的真如本性,它也包含了十法界无量的万法,(注意啊,讲包含都是方便说,又没有办法用更好的语言来表达),但它仅仅是没有现相。
举例来讲:这个拳头算是我们的「性觉」,比喻无形无相的真心本来面目。这(举拳示之)是锤子相。拳头本来有没有这个锤子相啊?(没有)。但是有没有锤子性啊?(有)。我们眼睛看到拳头,心能不能看到这个锤子啊?(能)。所以「性是一,相是无量」。这个拳头,它可以现成锤子相,可以现成剪子相,现成扫把相,现成木排相、布相、兔子的耳朵相……这五个指头是表无量的指头。那天相、人相、鬼相、风相、云相、雨相……是不是都在这个手指上?那么这一切的相没有现之前是不是拳头?
拳头这个时候叫「性觉妙明」,怎么个「妙」啊?它无形无相的当下就是有形有相,我们心能不能看到啊?明白这个道理叫「明心」,叫「寂而常照」。「寂」就是默默无闻;什么相也没有,但是它「常照」。怎么「常照」呢?一切有形有相的万法都在心里,这叫「性觉妙明」。这个「觉」就是我们的本体;「性」是按照通教、别教方便说为的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
打一个比方:现在坐这里,你能不能把家里沙发、电脑、小轿车、床铺、被子以及七大姑、八大姨想起来?能,那你现在能不能拿出来给我们看?(不能)。虽然看不到,在不在你心里?在,这就叫「性觉妙明」,是不是?我心里就是有,可是拿不出来给人家看啊!好好与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相对照。
本觉明妙:「本觉」,用别教方便说,世间人执着有形有相,要有根、要有本,是不是啊?也就是我们的「假人」,佛法里叫「俗谛」,也叫「第二义谛」;那个「性觉」叫「第一义谛」。「本觉」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以假面具显现为十法界万法。
我们仍然用「拿手好戏」来说明这个道理。现在以手掌五指表万法,这(大拇指)是太阳、这(食指)是月亮、这(中指)是高山、这(无名指)是大海、这(大拇指)是释迦牟尼、这(中指)是阿弥陀、这是观世音、这是风、这是雨、这是白骨精、这是猪八戒、这是张居士、这是李和尚、这是香的、这是臭的、这是对的一百分、这是错的三十分……是不是全部在这里(手掌)啊?我们面对十法界,要看十法界万法都从哪里来的。通过手掌来打比喻就能明白:我们眼见手掌,手掌是表万法,心是不是看到拳头?眼睛能不能看到拳头?(不能)。手掌表的万法,是不是当下就是拳头?这就叫「见性」,在相见性,以「明」显出「妙」,这在佛法里叫「照而常寂」。本觉明妙明明白白十法界就是由我们心变出来的。

大根机之人,把这八个字听懂了,当下成就。圆顿大法心地法门叫「全性起修、一步登天、不立阶梯、无修无证」,耳朵带来就行。成佛就这么快。但是你们也不要说,那既然已经成佛,好了,屁股一拍就走,不要这样。你多听一分钟,就多一个品位。明心见性的菩萨有四十二个等级,往生极乐世界有九个品位,每一个品位、每一个等级都有无量的小等级、小小等级、小小小等级……后面的168个字就特别细致地解释了这八个字,集中体现出我们的性与相是怎么样转变的。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为我们就是有来世,有无量的六道轮回,相比之下,今生今世天大的事情都不重要。
你把《楞严经》听懂,生生世世高枕无忧。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最后又把它们否定,说那是「戏论法」,是「诸法戏论之粪」!可是这几千年以来,当今世界成百千万亿的修行人,有几个人在读《楞严经》,读《法华经》?这是佛法的悲哀!自古以来,「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千万人难有一个人得道。可是讲这样的经典,我们在全国少说有几十个道场,有时只开示两个小时,成批人百分之九十、九十五乃至百分之百当下成就,真正显示出真理不可战胜!而且都是自己印证自己。
自古以来,有些人把明心见性看得非常玄、非常奥妙,比登天还难。告诉大家: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只看有没有人给你点破!

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
斯义,就是这个道理,不错,听过。不仅是听过,而且是常听,常听却不懂。这又是修行人的一大劣根。他只是把它当成文章,当成口头禅,而不是用心来观照。我碰到过这样的修行人,包括一些讲经法师,多得很呐!他们都会讲万法平等,那我拿出个茶杯给他看,我说:「这个法跟你是什么关系啊」?他讲它是茶杯,那我讲:「它有什么用啊」?他讲它能喝水。我问他:「你刚才不是讲万法平等吗」?他讲:「哦,跟它不能平等」。他那个万法平等理解为,佛讲的修行法平等。其实,无量法门也是不平等的。
要讲平等,正法、邪法、大法、小法统统平等,这是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你才可以发言。要讲不平等,这个世界上没有两样东西可以平等,连佛讲的三藏十二部经都不平等。如果平等的话,佛要把《法华经》说为「经王」,把《楞严经》说为「经王」,说为「首楞严」干什么?不明心见性,你讲平等也好,讲不平等也好,都是无稽之谈!你根本都不懂!口头禅不能开智慧,也不能让别人开智慧,你自己都不懂啊!
也有人讲:大家都是佛。我拿着茶杯说:「这是什么」?他说:「这是佛」。那我问他:「为什么讲它是佛啊」?他说不知道啊。
那师父在讲《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的时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一念心变现而已,有情无情都是一个念变出来的。有些人听几句话,他就成就了!人与人的根机不一样,别人感觉他不可思议,你怎么听几句话就成就了?他觉得别人也不可思议,这句话这么简单,你们怎么就听不懂啊?所以佛良苦用心,面对上中下三等根机,来反复开示「如来藏心地法门」。上等根机人听了对中下等根机的开示,也不会白听,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品位,明白吗?斯义斯义,我们要把口头禅升华为自性流露。

【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你富楼那心中所认为的那个「觉明」,是因为你知道你的真心本性本来就是明的——所以「称名为觉」,如果这样称名为觉,这是觉,这是正觉,这是本觉。
为觉不明,称为明觉:还是觉得我的这个心不明,而要加上眼睛能见(世人认为心能知,眼能看)?把这两者合在一起才叫明,「称为明觉」?这里呢,由于《楞严经》的翻译有它的不尽人意之处:精通佛法的般剌密谛大师是印度人,他不懂汉语;而房融宰相特别考究在语言精练上下功夫,加上唐朝那种语言风格,所以造成我们今天对《楞严经》有些经文不大容易理解。「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实际上这里讲啊,你觉得心里是不是只能知,而眼睛才能看,加起来才叫明?

佛在前面在七处破妄、十番显见里就涉及到这段经文。阿难认为心只能知、眼睛能见,所以在这里提出来讲,就把文字做了省略。我们只有瞻前顾后,才能把这段文字圆满。注意,特别是初学经典的同修,会有一些障碍,这两句话听懂了吗?就是讲:你富楼那认为的那个「明」,是不是心里本来就明?如果心里本来就明的话,佛讲「称名为觉」那就是对的;还是认为心里只能知,心里不明?非要加上所明、眼睛能见以及外面的亮光的话才叫「明」,那就变成「无明」,不是心里本来就明。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这露馅了。富楼那认为心不能看到。如果把这个心说为觉的话,那「则无所明」,就是他不能看到东西。他跟阿难当初的心态是一样的。他认为眼睛能看,心能知道。其实眼睛能看,耳朵能听,鼻子能嗅,是不是心在起作用?我们这个心既能看、也能闻、也能嗅,它仅仅是以眼睛为工具,以耳朵为工具,随缘显现而已,六种觉知性皆因于心。
那我们这个心要看东西,到底需要不需要通过眼睛?需要不需要通过亮光?为了解释下面这段经文,我在这里把以前经常讲的几个公案,再来重复一下。大家注意,可不要认为已经听过了就不稀罕。把这段公案听懂了,下面的经文你一目了然。

在2005年,我到山西太原阳曲县传法,一位69岁的老居士向我请法,说:「师父,有件事情到现在我都想不明白。一天晚上我按照墓林僧划道道念阿弥陀佛,一念念到九点多。我老婆从门外进来,说黑咕隆咚的你在干啥呀」?他当下什么也看不到了,可是在此之前看的清清楚楚呀!九点的时候并没有灯光,但是他的心能看到啊!是不是?
注意这个灯光,也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变出来以后形成一种习气,相互依赖,而我们这个心本来就是亮的。由于有了依赖,就把我们的大光明变成无明,那无明当下是不是就是大光明啊?仅仅是我们的一种依赖心造成的,同样,没有耳朵心能不能听啊?在《楞严经》的后面就涉及到这些内容。科学家讲,人类的潜能开发了不到百分之零点四,也就是说不到千分之四,其他的到哪里去了?许多功能丢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懂得用心,而这个心的力量无穷无尽。
再一个,鸠摩罗什大师七岁的时候,随母去寺庙念佛,中途他在外面将千斤宝鼎一只手举起来,其他人吓坏了。「这个千斤重的大宝鼎,我们十个人也抱不起啊」!他头脑里有了重量的概念以后,宝鼎「唰」地一下落地,他再用两个手怎么推也纹丝不动。七岁的鸠摩罗什当下开智慧。轻和重都是我们的妄想,叫「同分妄见」。

所以二两跟一百万吨有没有区别?没有。所谓的区别是因为我们的同分妄见,白天黑夜都是假的,轻重多少都是假的。当然,明白了是假的当下,是不是也是真的?都是心的性具功德,而且这个性具功德体现就是一个念。这么一个念随缘千变万化,这是讲我们的本明。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这段经文非常拗口,师父采取瞻前顾后的办法,把它进行了调理。「则无明觉」,这里应该打一个问号。佛自问:啊?
若无所明,则无明觉?如果没有外部的环境,没有眼睛能看,就没有心里的明?没有光明的感觉?
有所非觉,无所非明:前面二句佛是自问,这后面二句佛是自答。如果按照你这种说法,「有所」,也就是说,心里的这个知要加上眼睛才能看外界,是这个「所明」你才能明的话,那不是觉,那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无能无所,它是一个念。
《楞严经》在后面讲,「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我们的心本来就是知见。就跟那个老居士看到晚上九点钟,本来就是明啊,当后来老婆一叫,再加上灯一亮,他马上又依赖眼睛,依赖外明,是不是啊?那就变成无明了。那个时候我们能看到灯光很亮的时候,就是无明。无明不仅指黑暗,连光明都是无明。
要好好观照我们的自性本心。只要我们有了对待,就陷入无明,明白了吗?然后,我们即使在无明之中,也已经明,明白吗?(明白)。那我们明心见性了,没有灯光你能不能看书啊?(不能)。这叫「戒坏见不坏」,因为我们无量劫以来形成的习气不能一下改掉,佛也不转定业。当本期生命结束之时,我们现在证得的比量功德当下现量现前。
「无所非明「无所」才是真正的大光明。为了便于理解,可将「无所」二字理解为「无所之明」,即「离开六识的那个本明」;非明,不是你富楼那讲的那种明,你讲的那种明叫「无明」、「妄明」!这两句话在解释上的跳跃性很大。不这样跳跃,不这样变动,你没有办法理解!这段经文有重要的几句我感到很别扭的,讲老实话,我起码参阅了五六种版本,但我告诉你们,谁都没有讲清楚,不信你们去找找看。一定要非常珍惜师父的劳动成果!因为大部分都在猜谜藏,这段经文太难解了。如果不把前后贯通,你根本没有办法解释。
「非觉」跟「非明」,如果按照字面来讲,「非觉」跟「非明」是一个意思。你怎么上面讲「有所非觉」,下面又「无所非觉」?是不是应该语法一样的?可是语义上不好解释,怎么「有所非觉」,「无所」也是「非觉」?不好解释。那明白了「如来藏」道理,在遇到诸如此类的经文的时候,你可不要死在经文上,你要用智慧来融会贯通。
无明又非,觉湛明性:这里是强调解释「有所非觉,无所非明」这两句话。「无明」就是指富楼那讲的「心有知,眼睛有见,外界有明,那才叫明」,即富楼那所认为的那个「觉明」佛讲这是「无明」,这是「妄明」又非觉湛明性,它不是我们的本觉、本明;「湛」是明明白白、灵灵不昧之义。只是你把它忘记了,你不理睬它了,但它并没离开你,这都是方便说。虽然我们本觉、本明变现了无明,当我们明白无明不是本明的时候,无明当下是不是明啊?(是)。这是佛没有办法的办法来引导,如果不这样讲的话,就跟哑巴看到贼一样,他心里知道,嘴巴讲不出来。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性觉」本来就是明;「必明」,你一定要加上一个「明」,而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明的。如果你非要讲眼睛看才能明,外面有亮才能明,那么你这个「性觉」来讲,「妄为明觉」,这里「明觉」就是无明;「妄为」:这个无明当下是不是就是我们的真心呐?但真心这个时候已经带妄,叫「带妄显真」。
始终要明白,真明、无明都是一个念。乃至有形有相的万法都是我们一个念,它是随缘而变现出来,不存在谁生谁,就是一个东西。谁生谁啊?老子生儿子还是儿子生老子啊?非老子生儿子,非儿子生老子,非老子不生儿子,非儿子不生老子,是这个道理。你不能讲谁生谁,你也不能讲谁也不生谁。老子、儿子、爷爷、姥爷、牛马猪羊都是一个东西!就跟这个拳头一样,变化出无量的手指、无量的万法,是不是都是个拳头啊?既然都是个拳头,那无量的万法,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啊?(没有)。这里的「明觉」可说为我们的生相无明。(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法华之音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

GMT+8, 2024-5-9 19:49 , Processed in 0.1339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