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之音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3|回复: 0

雷锋“姐姐”曝光,两人往来的书信被保存了下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1 16: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雷锋“姐姐”曝光,两人往来的书信被保存了下来播报文章


读史阅世

发布时间: 2022-01-21 17:23历史学副教授

关注





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内存有9本雷锋日记,其中一本绿锻面烫金颇为引人注意,日记本的首页能够醒目地看到写有“你姐姐黄丽”的“临别留念”。




初见此物品的人不免都感到有所费解,大家都知道雷锋同志是一个孤儿,他怎么会有一个姓“黄”的姐姐呢?




当然,很多年来,这个署名为“黄丽”的信件也同样困扰了许多研究雷锋故事的作家、新闻工作者。




直至1997年3月15日,在“为雷锋题词”34周年大会的讲台上,一个年近花甲的妇女走上了主席台,她用清亮且颤抖的声音告诉了所有人,她就是众人一直寻找的雷锋“姐姐”。






一、初识雷正兴同志


时间来到1958年2月底,为响应望城县的县委号召,数十名热血青年来到了团山湖,开垦建设团山湖农场。




彼时二十一岁的王佩玲从望城县的供销社也来到了团山湖农场劳动。




王佩玲来到农场不久后,农场又来了一个十七岁的男孩,叫做雷正兴,他个子不算高,一脸秀气,看样子很是机灵,领导便安排他跟师傅去学习拖拉机。






一天下午放工后,准备回到宿舍的王佩玲远远的看到了一个头戴鸭舌帽,身穿蓝布棉衣的小青年,手上捧着一本书,一边看一边朝着他这个方向走来。




王佩玲性格外向,平时待人很是热情,更为关键的是平时她也很爱读书,禁不住好奇的她走上前去热情地问道:“小鬼,看的么子书,能借给我看看吗?”




沉迷于书海的小青年止住了脚步,抬起头,笑嘻嘻地说道:“好,你拿去吧。”




王佩玲接过书一看,正是一本《刘胡兰小传》,她又看了看小青年,说道:“哟,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原来啊,眼前的小青年正是当时名叫雷正兴的雷锋,此前在望城县的县委当过通讯员,这次来农场是专程来学习驾驶拖拉机的。




两人互相介绍了自己,并且自此相识了。




两人年纪相近,性格相仿,并且更为关键的是二人都颇爱读书,因而二人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雷锋的藤条箱子里装了许许多多的书,其中有《赵一曼》、《黄继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等等,王佩玲便常常找雷锋借书看。




雷锋常常教导王佩玲如何写读书感想、写日记,王佩玲的进步速度很快,劳动之余,二人常常交流彼此之间近来的阅读体会,感情十分融洽。




王佩玲当时只有二十岁,年轻、漂亮的她在农场里被称为“俏妹子”,雷锋当时只有十七岁,从小是孤儿的他把王佩玲当成了自己的亲姐姐一般,常常“王姐”“王姐”叫个不停,十分亲近。






二、农场往事


王佩玲有一本珍藏多年的日记本,那是雷锋曾经赠予他的。




王佩玲回忆,当时雷锋兴冲冲地找到了王佩玲,热情地说道:“王姐,我这有样好东西送给你。”




她接过一看,原来是一张照片与一本日记本。




照片上的人正是雷锋,而照片的背面则写着:“送给王佩玲同志留念,雷正兴赠,1958.3.13。”




王佩玲很是高兴的收下了这些礼物,后来这本日记本一直伴随着她。






有一段时间,农场的劳动强度很大,王佩玲累得不再看书了。




雷锋在在得知原因后耐心地和王佩玲聊了许久,他劝说王佩玲道:




“王姐,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么幸福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可比旧时代的条件要好太多了,以前读书可都没有条件呢,现在累一点又算的上什么呢?你看人家保尔多刻苦,多有抱负。”




在雷锋的耐心劝说下,王佩玲点点头,又恢复了每日看书的习惯。






雷锋受到保尔柯察金的影响很大,他常常将自己写的稿子念诵给王佩玲听,其中一段话让王佩玲到晚年依然印象深刻: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在回忆农场往事时,王佩玲老人说道:“雷锋可聪明了,特别能吃苦,学开拖拉机,他七天就会了。”






在雷锋学习完成后,他便成为了团山湖农场里的唯一的一个拖拉机手。




兴奋之余,他当晚就伏在灯下,满怀热情,一气呵成地写下了《我学会开拖拉机》的稿件。




这份稿件几天后就被刊登在了《望城报》上,雷锋满心欢喜地拿着报纸,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王佩玲。




他拿着报纸满是欣喜自豪地说道:“王姐,你看,我写的稿子登出来了!”




王佩玲虽说打从心里为雷锋高兴,但是却故意俏皮地说道:“登了报纸,蛮巧!把你喜的咯样的。”雷锋听后只是盯着王佩玲傻笑。




随后,王佩玲悄悄地将这片稿子剪了下来,夹在了日记本里,有时间便拿出来看看,到后来便是几乎可以背出来了。






尽管王佩玲年岁比雷锋大,但是在生活上,雷锋一直向一个哥哥一样照顾着王佩玲。




当时王佩玲在农场的第四工区工作,二人的住处很近,于是在收工后,雷锋常常陪着王佩玲道水塘边洗衣服,担心天太黑,洗衣服不安全,雷锋就常常在塘边为王佩玲打着手电。




有一回,王佩玲因为生病的原因没有出工,得知消息后,雷锋忙请假赶来为王佩玲送药递茶,忙的团团转,一天来上个三五趟,叮嘱着王佩玲吃药休息,每天早上还送来一大罐稀饭。




直到几天后王佩玲好转,雷锋才安下了心,他嘴上叫着“王姐”但却俨然像一个大哥哥一般体贴。






在那个单纯的年代,二人的思想关系也狠单纯,两人的相处很是和善友爱,但是仍然有人在背后议论“两人如何如何”。




1958年的6月下旬,王佩玲被农场安排到农业干校学习,有人提醒王佩玲,被安排到外面学习,可能是由于她与雷锋交往密切的原因,这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临行前,雷锋主动向前帮着王佩玲等人提着行李,一路从景山庙,提到了轮船码头,一路上叮嘱着王佩玲,要注意身体,要好好学习,要像保尔柯察金那样顽强拼搏……




在王佩玲学习期间,她和雷锋两人还常常互通书信。






书信内容很是朴素,根本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些情情爱爱的话语。




雷锋总是来信鼓励王佩玲努力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以便回到农场更好地做贡献。




王佩玲在每次信的开头都写道“亲如同胞的弟弟”,其后便是谈论自己的学习、自己的理想以及自己的苦恼,并且还不忘鼓励雷锋勤学苦研,提高驾驶技术等等。






三、分别与留念


待到王佩玲从农业干校学习归来的时候,已经是1958年的九月了,再次见到“王姐”的雷锋端详了她许久,俏皮地说道:“你晒黑啦。”




分别的消息总是突如其来,就在王佩玲刚刚回来不到两个月,雷锋却又要离开农场了。




原来,当年辽宁的“鞍钢”来到长沙招工,一心想着为祖国贡献更多力量的雷锋兴致勃勃地跑去报名,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被成功录用的消息。




对于王佩玲而言,她自然心里是十分舍不得这个弟弟再次离开的,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她就愣住了,然而最后却也只能够无奈地接受这个事实。






除了支持这个“小雷弟弟”她还能够做些什么呢?




在临别前,两个人特地互赠了日记本,雷锋在笔记本上写上了赠言。




王佩玲同志:




你是党的忠实女儿,愿你的青春像鲜花一样,在祖国的土地上发散芬芳,伟大的理想产生于伟大的毅力!请你记住这两句话,在平凡的工作上,祝你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雷正兴题,赠予农场






王佩玲则特意买来了一个烫金的塑套笔记本,在本子前认真地写上了一大段临别赠言:




“亲如同胞的弟弟 —小雷:




你勇敢聪明,有智慧,有前途,有远见,思想明朗,看问题全面,天真活泼,令人可爱,有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




临别之前,我要把我内心的千言万语说完是办不到的,我是不愿意于弟弟离开的,但是祖国需要你和等着你呢!




弟弟前进吧,你前途是伟大的,是光明的,姐因文化太低,不能把我内心所想所说都描下来,只好就此停笔。






在赠言署名之时,王佩玲停下了笔,她对雷锋说道,“署名写真名怕不太好,一担心组织上批评,二怕同志们讥笑”。




雷锋挠了挠头,说:“那就写个假名吧,我看就叫“黄丽”吧?“黄”与“王”在我们湖南音是不分的,“丽”就是美丽,天生丽质的意思。”




王佩玲听后点点头,在赠言末端写下了:你姐黄丽乱草,1958年11月9日。




从此,王佩玲一直珍藏着这本日记本,而雷锋同志也携带着日记本北上,在雷锋同志的事迹广为流传后,在其日记本上“你姐黄丽”的署名便成为了研究雷锋同志的学者们多年难以解开的“谜题”。






四、噩耗传来,默默坚守


雷锋临走之前安慰王佩玲道:“别难过,我们还会有见面的机会。”




而王佩玲当然也没想到此次与小雷弟弟的分别竟是永别。




雷锋走后一个多月,因为人民公社的兴建,团山湖农场被撤销,王佩玲被调到了坪塘水泥厂,此后又经过了多次的调动。




由此两人天各一方,失去了联系。






而王佩玲再次得到雷锋的消息的时候便已经是1963年了,那时的她回到了湖南望城,并且在渔业队工作。




王佩玲清晰地记得那是3月6日的中午,她在午休吃饭的时候,发现报纸上刊登的消息,那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还有雷锋同志的照片与模范事迹。




王佩玲目不转睛地盯着报纸上的照片看了许久,雷锋同志不正是她的小雷弟弟吗,再细看文章,王佩玲这才知道了小雷弟弟已经离开了人世。




王佩玲大哭了一场,哭完之后,她哽咽地写下了一篇长长的日记,她为弟弟的事迹所感动,更为弟弟的离去而哀伤。






许多年以后,王佩玲才知道,北上的雷锋在部队里也曾经多次向战友们提起过自己有个“王姐”,甚至在二人失去联络以后,也曾经多次通过信件或是借着出差的机会向家乡的熟人打听王佩玲的去向,但工作经过多次调动的王佩玲始终是没曾得到消息。




1965年时,28岁的王佩玲结婚了,对象是湖南省日用化工总厂工作的工人,她的丈夫忠厚老实,不久之后他们便有了一双儿女。




尽管家庭与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王佩玲却是始终记得小雷弟弟对自己的叮嘱:不要忘记读书和学习。






学习上,她常常拖着牙牙带语的孩子,跑上二三十里路,发动大伙上夜校,自己还自告奋勇当老师。




工作上,她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踏实,做事认真,历年来皆被评为优秀职工。




家庭里,她勤俭持家,丈夫的父亲死得早,婆婆瘫痪在床,她耐心地服侍着因伤致残的婆婆毫无怨言。




多年来,她帮助身边的人解决了种种心事、难题,然而自己每次遇到想不开的事情后却总是翻开雷锋送给她的日记本,看看上面的字和雷锋同志的照片,来激励着自己……






五、晚年不愿公开的身份


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雷锋的学者们一直对于雷锋留下的署名为“黄丽”的信件疑惑不已,他们四处奔波,打听着,访问雷锋曾经工作与生活的地方,但皆是无功而返。




直到1991年,他们得到了一条有趣的线索,原望城县坪塘区供销社有一个叫做王佩玲的营业员,1958年时她曾经与雷锋共事过,二人曾经有密切的交往。




曾在望城县与雷锋共事过的老新闻工作者胡道明得到消息后,几次找到了王佩玲的家中,问起这有关“黄丽”的事情,王佩玲尽皆矢口否认。






而另一边,雷锋纪念馆的馆长雷孟宣多次登门了解情况,王佩玲也都是守口如瓶。




王佩玲在晚年解释道:在我看来,雷锋是全国人民敬仰的英雄,而我却只是个普通的妇女,我自觉愧为雷锋的“姐姐”,怕损害他的形象。




但是雷锋的研究者们并没有就这么放弃这条重要的线索。




《回忆雷锋》的主编戴明章曾经是雷锋入伍的接兵人,后来得知消息的他一连写下了十封信给王佩玲,封封情真意切地请求她告知事情的真相。




在第八封信中,戴明章写道:我们这些雷锋成长的见证人已经年近七旬,时日无多,找不到“黄丽”,何以告慰雷锋的在天之灵。






王佩玲看完这封信中,深感心中有愧,她当即回信,承认了自己就是那个黄丽,王佩玲回忆,那时她已经年近六十,如果再不说出来,以后可能也再也没有机会了。




王佩玲晚年退休以后,虽然退休工资微薄,但是儿女皆找到了工作并且成家立业,生活也稍微清闲,因而她多次受邀到各地参与学雷锋活动。




但是学雷锋的事业中,她常常呈现出一个家庭妇女的形象,很朴实与低调,从不希望人们过多关注自己,宣传自己,只是希望为学雷锋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雷锋,学习雷锋,自己也能够一如既往地做个好人。




因为学雷锋活动的关系,她和学雷锋文化馆的同志们关系很是密切,时常互相来信表示挂念。






2017年5月10日,王佩玲因病离世,在弥留之际,她依然牵挂着学雷锋的同志们,直到长沙雷锋纪念馆的同志们到了她家,她这才安心地闭上了双眼。




王佩玲同志的一生深受雷锋同志的影响,尽管她已经离世,可她所延续下的雷锋精神将永远地存在下去。






参考文献:


《雷锋的“姐姐”王佩玲守口如瓶的内情》《中华儿女》2017.6




《媒体首次披露:她是唯一与雷锋单独合影的女性》《中国新闻网》200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法华之音 ( 闽ICP备2022015686号|人工智能

GMT+8, 2024-4-29 17:05 , Processed in 0.1247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