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3-6-17 06:14 编辑  
 
 
印广门清答疑“修行与寿命”——敏感问题解答第二十三  
[弟 子问:师 父,肖克与当进是众所周知的大居士,是您大弟 子,修行那么好,怎么早早就走了?命很短啊。  
 印广答:一、佛法讲定数。人命长短,命中有定。前世杀业重,今生命短。  
 二、佛法讲变数。变数能改定数。发大菩 提心、菩 提行能增寿;反之,减寿。  
 三、佛法讲科学。苦行折寿,耗神折寿。饮食起居违背自然规律折寿。反之,增寿。  
 非可一概而论。  
 你查历代祖师,玄奘大 师世寿62,藕益大 师世寿56,智者大 师世寿59……净土十三祖,禅宗二十五祖,年寿过百者了了无几,七十岁以上者不多,大多六十岁上下。  
 问:我想修行人应该长寿才对。  
 答:也对也不对。  
 [外宗权小,保身修命,但求长寿。远离大众、闹市,再加营养、保 健、种种修 炼之术等等,确能健康长寿,乃至升 天成仙。  
 佛门舍身修性,不计寿康。  
 祖师领众、著论、苦行,更将生死置之度外,不重色身保养,大多短寿。  
 清众厌倦世间,以苦克己,亦损康寿。  
 因为色身四大假合,地水火风劣质产品,若不认真保养,不能为你争气,虽佛陀祖师所不能外。  
 我们不能依寿命长短来衡量一个人今生的道行。  
 自 谛 闲 大 师 以来,提倡佛门人众也要健康长寿,以利弘法度生。  
 所以,法华门人应该注意保养身体。不要学肖克和当进拼消耗。  
 肖克严重糖尿病,还到处弘法;当进拒绝治 疗以“自在死”示现病友。虽有一定积JI意义,终不及长寿度世广度大众利益宏大。  
 
印广门清2019.1.10  
 
  
 
  
印广门清答疑“清理门户”——敏感问题解答第二十四  
问:师 父,为什么您的弟 子讲课不准文书或视 频资料转发? 
答:为防像法、乱法。 
问:哪一个老师是像法?又有哪一个老师是乱法? 
答:不知道。 
问:那为什么不准呐? 
答:防患未然。 
并此声明: 
一、印广往生日起,一千年之内,除国家以外的任何人或组织、团体,不可以借学、传、宣讲《印广讲记》及一系列“文选”“专题开示”之名,将其所讲册印成文,并以“印广弟 子”名义,通过各种传媒形式流通。 
二、也不可以任何实名或笔名对印广一切所说,著书立说。 
三、若对印广某种论说持有异见,又当别论。 
双方辩证之文稿,理所当然。 
四、有缘修学,尽可研读原著,允许互动、且口头宣讲。 
五、印广所讲,在一千年内不允许任何人作“演义”“疏钞”“心得”之类。千年以后,随着语言风格、文字内涵的变化以及科学的发展,自当别论。 
问:您这叫不叫霸道? 
答:是的。“霸”住自己的道。防止他人误解、枉解乃至曲解。这是任何一个普通公 民的政 治权利,也是对读者,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印广人微言轻,所言所说实属不敢不说,又不敢强人听说,唯以自护自尊,自己不给自己留下遗憾而已。 
至于听者闻者,也只任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印广门清2019.1.20印广门清答疑“明星广告”——敏感问题解答第二十五问:请问法师,您对明星广 告宣传有何高见?  
答:高见没有,感慨不无。  
问:您也是追星族?  
答:我是追英族!  
问:怎讲?  
答:我从小看戏“入戏”。  
问:何为入戏?  
答:当真了。  
问:看戏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答:也替今人、后人……  
幼时痛恨国 贼 奸 凶、人 渣险恶,长时品味领 袖格局、将帅谋略,老来欣赏圣贤智慧、英模风彩,无不为戏为剧所转所染。  
问:您还是个情 商啊!  
答:不是情 商,是“情伤”!  
问:怎讲?  
答:看到那些演艺领 袖、英雄、劳模的明星,跻身巨商大亨广 告洋场,无论表演如何潇洒,也难让人赏心悦目。  
问:为什么?  
答:说真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直觉告诉我,那是在贬毁英模形象。  
请求这类明星要自重!  
当你们成功地塑造了英模形象以后,是否也应该以英模形象自律?  
这也是顾及一下“追英族”的感受哇!  
在中国,并不全是娱乐至死的“追星族”哇!  
 
印广门清2019年正月十七 
 
印广门清答疑“开除”——敏感问题解答第二十六 
 
问:师 父,您为什么不准其他人讲经? 
答:我有那么霸道吗?我能那么霸道吗? 
问:您不是开除了一些讲 法和传法的老师吗? 
答:我不仅没有开除任何讲 法、传法人,而且公开鼓励大家上台讲 法,讲错了,由师 父承担责任。 
问:你不是开除了xx老师等人,规矩了xx比丘等人? 
答:那是因为他们违规。 
凡我弟 子,对“印广讲记”,只允许作口头导读、宣讲。不允许摄录音像及制版文字讲记作传播。 
问:为什么? 
答:我不忍 心,在我有生之年就将“印广讲记”边缘化。尤为往生之后,更有无量“印广弟 子讲记”满天飞,如佛所言“狮子身上虫,还食狮子肉”。 
护“印广讲记”是护 法,是全体法华人的神圣职责!不是护印广个人,不要落入人我是非之争。 
印广来世,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是印广,护他干啥? 
问:《法华经》只能由您的“讲记”流传吗? 
答:不敢! 
人人都有权利制版“自己讲记”等资料流传,只是不能以印广弟 子身份行事。 
其实,我也不是师 父。我们共同的师 父是释迦牟尼。 
我只是依法管理而已。 
再开除,也不叫开除。依佛门规矩,一门深入,不能夹杂。 
违犯佛门清规戒律者,尤其是擅自摄录、制作、转发、传播(或授意、默认他人操作)其讲授文字、视 频、语 音者,我将当事人清出门户,总比赖为人师要好吧。 
要说开除,欺师违规在先,是谁开除谁呀? 
清出门户以后,我还会帮助他们在门外弘法,他们毕竟也是在行善积德嘛。 
但是,门内门外不得交错,我们应当维护各自法脉纯洁。 
 
印广门清2019.3.15 
印广门清答疑“开除”——敏感问题解答第二十六 
 
问:师 父,您为什么不准其他人讲经? 
答:我有那么霸道吗?我能那么霸道吗? 
问:您不是开除了一些讲 法和传法的老师吗? 
答:我不仅没有开除任何讲 法、传法人,而且公开鼓励大家上台讲 法,讲错了,由师 父承担责任。 
问:你不是开除了xx老师等人,规矩了xx比丘等人? 
答:那是因为他们违规。 
凡我弟 子,对“印广讲记”,只允许作口头导读、宣讲。不允许摄录音像及制版文字讲记作传播。 
问:为什么? 
答:我不忍 心,在我有生之年就将“印广讲记”边缘化。尤为往生之后,更有无量“印广弟 子讲记”满天飞,如佛所言“狮子身上虫,还食狮子肉”。 
护“印广讲记”是护 法,是全体法华人的神圣职责!不是护印广个人,不要落入人我是非之争。 
印广来世,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是印广,护他干啥? 
问:《法华经》只能由您的“讲记”流传吗? 
答:不敢! 
人人都有权利制版“自己讲记”等资料流传,只是不能以印广弟 子身份行事。 
其实,我也不是师 父。我们共同的师 父是释迦牟尼。 
我只是依法管理而已。 
再开除,也不叫开除。依佛门规矩,一门深入,不能夹杂。 
违犯佛门清规戒律者,尤其是擅自摄录、制作、转发、传播(或授意、默认他人操作)其讲授文字、视 频、语 音者,我将当事人清出门户,总比赖为人师要好吧。 
要说开除,欺师违规在先,是谁开除谁呀? 
清出门户以后,我还会帮助他们在门外弘法,他们毕竟也是在行善积德嘛。 
但是,门内门外不得交错,我们应当维护各自法脉纯洁。 
 
印广门清2019.3.15 
印广门清答疑“当歌” 其人——敏感问题解答第二十七问:师 父,有一个叫当歌的人,是您的弟 子吗?她先后变换“和平使者”“我行我素”“有话好好说”“梅花香”等微信号,在和谐六群里与几个人斗嘴,那几个人以此骂上了您。  
答:我查了一下她的戒牒,她俗名顾方歌,法名体塔,字号印宁。是上慧下能法师的剃度弟 子。是个很偏激的人。她拜我为师学《法华经》,我给她一个法名当歌。就因为她不尊师训,已予通报开除。  
至于人家骂我,我想也是理所当然,教不严,师之惰哇。请有缘人代向当事人转达我对他们的歉意!  
问:师有何训?  
答:一、凡遇有骂,印广弟 子代我顶礼对方三拜!  
若非佛菩,谁理印广闲事,非己父母,岂管他家儿女?  
二、代师恳请,来我道场指导。  
一切费用我方负责。  
三、若具因缘,善为交流。  
只依佛典国法,不以我说为据。  
此训已行十多年。违此训者,当利侍者开除在前,此次当歌开除在后,今后违者,照开不饶。  
问:师 父讲记,佛界一直有些异议,我们应该如何处置?  
答:淡定。  
问:怎讲?  
答:无量法门,各是其宗。  
一门深入,行人定规。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骂人也是法门,回嘴也是法门,你修了法华法门,就不要去修骂人或回嘴的法门,心无二用啊!  
问:骂人也是法门?  
答:是的。圆顿大 法,呵祖骂佛、焚经毁像无非菩 提道场。  
问:那是再来的菩萨进修的法门啊!可不是一般人、凡夫所能修的啊!  
答:是的。事实上佛界修骂人法门者的确为数不多。  
问:您怎么肯定那些骂人者是菩萨呢?  
答:你又怎么肯定他们就不是菩萨呢?  
菩萨下位不知上位,凡夫自位不知他位。  
修好自己心行,莫打他人妄想。  
挨骂是福,抵消业障,应该感恩!  
问:理是这么个理。可是错误的东西会误导人的。  
答:1、2、3、4、5、6、7。  
数学家以为数码,而有千式万题;音乐家以为音符,而有千歌万曲。  
汝于其中辩证,谁是谁非?  
修行人随其根基福德因缘不同,在不同的时空对号入座,我们不要杞人忧天,随缘度化,逗机观教就好!  
再说圆顿大教,命如悬丝。佛陀在世尚有五千退席,况其灭后。我们尽心尽力就好。  
 
印广门清2019.3.25 
 
 
 
印广门清答疑“师徒”与“辩证” ——敏感问题解答第 二十八  
问:师 父,大安法师是您师 父? 
答:是的。 
 
问:那您为什么还要批评他?还要公开批评他? 
答:不叫批评,是辩证。师徒辩证,佛开先河,是检验真理的途径,也是提升行人品格的捷径。 
 
至于公开辩证,因为他不接受私下辩证,更重要的是他已先对我进行了公开辩证,并且已经、正在、还在不断扩大不好的影响。他的网徒、信徒一直不断地捧着大安的辩证,强烈障碍我们弘扬如 来正 法,几无了时,我们和解无望。 
 
问:您这也是对师不恭吗? 
 
答:是。 
 
问:要受报 应吗? 
 
答:当然受报。 
 
问:那你为什么还要…… 
 
答:师徒之情是私,个人受报事小; 如 来家业是公、依真传法事大,我不敢以私废公,以小妨大。 
 
苟利弘法度生,纵受其报,坦然自得。 
 
问:您的弟 子可不可以与您辩证? 
 
答:当然可以,而且提倡。 
 
事实上,这十几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这样做,包括私下、小范围,乃至大会以及网络。 
 
问:那他们也要受报吗? 
 
答: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各自心态。 
 
所以我劝导大众,双方辩证要注意三点: 
 
一、确认自己已经真 正读懂了《楞严经》。 
 
二、确认自己大公无私,没有害人之心、恶作之意,而是为了关爱对方,真 正视对方为宿世父母、骨肉儿女。 
 
三、具足上件,双方同时,跪拜佛前,诅咒发誓,明 心不欺。 
 
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是不敢欺心、昧天诅咒的。 
 
与一个连咒都不敢诅的人辩证,智者所不为。 
 
一般的辩证,只属于探讨,并不需诅咒。 
 
对那些刻意、固执、强烈、事关重大的辩证,乃至一定要置论敌于绝地的 “辩证”,我想是可取的。而且应该允许相关方面现场摄录,纪录。以利双方事后重温、自我检点。并警双方约束情绪,不作无谓的狡辩乃至人身攻击、造谣栽赃。 
 
问:目下网上、微信群,不乏污言、秽语、谣言……您怎看待? 
 
答:言为心声。 
一个人只要开口说话,就是在作宣传。 
 
这个宣传不是在真、善、美,净化世界; 就是在伪、丑、恶,污染世界。谁也逃不脱因果报 应的规律。 
 
油、盐、米、面做点心,原料相同,配比各异,味道岂一? 
 
我人亦同,皮肉筋骨色身各具,听闻见思心能各齐,心所行所各异,其中报 应,何待辩证? 
 
问:我明白了,谢谢师 父。 
 
印广门清答疑“接寺” ——敏感问题解答第 二十九  
问:师 父,有一个寺庙,庙主和一些护 法居士要我去接。 
 
答:好哇。有政 府批件吗? 
 
问:有。 
 
答:住过僧人吗? 
 
问:住着一个。是住持。 
 
答:那就不能接。 
问:为什么? 
 
答:僧人不与僧人结怨。 
 
问:那个僧人吃肉喝酒。 
 
答:你亲见? 
 
问:没有。不过,这是真的。大家都这么说。他自己还宣说:“酒肉穿肠过,佛 祖心中坐”。 
 
答:大乘佛法 论心不论事。 
诸佛菩萨可以善相教化,亦可恶相示现。所谓焚经毁像岂不菩 提 功用,呵祖骂佛无非正 法道场。 
 
菩萨下位不知上位,凡夫自位不知他位。 
 
你怎知道他人虚实? 
问:如果政 府要我去呢? 
 
答:也不去。除非他人走寺空。 
 
记住,僧人不跟僧人争寺庙。 
 
问:师 父,法华道场是谁起名?是谁批准?场在哪里? 
  
答:法华道场之名源于“不萌之地”。  
      法华道场之实处于“无何有之乡”。
  
      法华道场批文实属“子虚乌有”。 
 
 问:  怎解? 
  
答:无解。 
 
 问:为何无解? 
 
 答:无名无实无文,让我怎解? 
 
 问:可就这样叫开了。 
  
答:这是一个社会现象,并无任何实质可言。  
      虽无实质可言,却婉然现前。
  
      念佛人所在就是净土道场。
  
      坐禅人所在就是禅宗道场。
  
      法华人所在就是法华道场。
  
      无须任何人起名、批准、成立……自古以来,顺理成章。
  
问:法华道场有哪“三大 法宝”? 
 
 答:一大 法宝“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理所当然。 
  
人人必做,却不去做,或希真做。毛ZD做了,他成就了。 
  
我们道场也不乏诸弊。信谣传谣,还拒绝问质。顶风作 弊,还搪塞调查。至使乱相躁起,屡禁不止。发展下去,必成大患。  
二大 法宝“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人之常情。 
  
人人会做,却没人做,或不想做。刘秀做了,终成正果。 
  
如吃“自助餐”。菜肴百味,人众百千,绝 无二人共式。各人自谓所选ZUI佳。人文世界,各是其是,以至人间悲剧。若能换位思考,当下释然。  
三大 法宝“格局成就”。 
  
格局成就,非佛即圣。 
 
 人人能做,却不敢做,或不愿做。 
 
 伽女做了,当下三果。龙女做了,当下成佛。 
  
法华人应着眼十方三世、恒沙法界、物事万类,总持审谛。方可审时度势、言说践行。 
  
“查也查了”,也“换位了”,却不饶人,失于进退。甚至强辞,只为己辩。圣哲言教,只口头禅,如是之人,终难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