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解】同样是人,品行高低、善恶邪正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凡夫俗子很多,而真正仁慈博爱的君子却很稀少。
一般凡夫俗子心无大志,每天都为着自己的衣食、饮食男女、自私自利而活着。仁者存心仁厚、处处谦卑,能够以身作则,他把一切人、一切众生看成是自己,处处能替人设想,没有私心,是真正大公无私的人。那么我们现在想想,自己是仁者还是流俗众呢?如果自己还是自私自利,一天到晚为自己打算,那就是流俗众啊!想当仁者就要放下错误的观念和知见,常常提起圣贤的教训,这是正念。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解】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仁者他心地清净,与人无争,于世无求,所以他就不会有巴结人的念头,他所说的都是利益大众的话。利益大众的话不一定是好听话,所以一般人跟仁者在一起都觉得很难相处,对仁者也就敬而远之了。古人讲:“忠言逆耳利于行。”真正忠言可能不是好听的,但是听了之后能够接受、照做就有好处,因此我们要知道,别人不敢亲近仁者,他就不能提升,我们必须要亲近仁者,这样我们的品德学问才能够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