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莺歌 于 2023-10-5 18:04 编辑  
 
再登庵山灵泉寺  
 
   今天(2023年10月2日),适逢国庆节第二天,去哪里玩呢?        老太太说,今天的天气是阴天,是去爬山的极好机会,我问爬哪个山?她说“庵山”! 
 
      是啊,十年前是有过承诺“再登”,但现实已经75岁高龄,再登庵山能行吗?我找到了当年日记,那是2014年元月,笔者(65岁)写了一篇日记《重登庵山灵泉寺》,末尾记载: 
      登庵山,本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而这次为什么要动笔写日记,完全是为了5-10年之后再来,是为了促进若言实现。也许是年纪大的缘故,感觉这次登的庵山比以往登的都高,到了山顶往下看,真还有点毛毛的,回家上网一查,怪怪,这里的海拔1020米比武夷山最高的天游峰410米高出近一倍半!所以这次登山成功,下次不一定能行,要看福份! 
     也许是十年前的最后这句“下次不一定能行”,促使我有点不甘心。我决定放弃“爬不动”的念头,准备拼一把,况且还有一句“定心丸”: 
     太太说,试试,爬到哪一级算哪一级,不行就回来。 
     但既然说到阶梯,我倒要认真对付,以往年轻力壮,即使听说登那古老石阶有九十九弯也没去数,每次只顾往上登,更没心去数多少石阶,反正有把握登上顶峰。 
 
 
 
     这次我特意上网查了,据记载,庵山从最底处往上登至灵济庙约有2500级石阶! 
 
 
 
      既然太太说去试试,就试试吧。 
      我们俩骑着小毛驴电动车,9点多出发大约10点到达庵山脚下,开始爬山。 
 
 
      且认真关注所经过的歇脚亭(古代称驿站)整个2000多级石阶分三段,每段都建有一个驿站,哪个朝代建造暂没找到依据,我还是特意为太太拍照,以作留念: 
 
 
 
这是第一个驿站  
 
 
第二个驿站  
 
 
第三个驿站,再往上就到目标地,大家都走累了。  
  
 
  我们爬的慢,将近12点才到达终点。  
 
 
       太太点香祭拜之后,到斋堂用餐还来得及(斋堂用餐12点半结束)。 
 
 
          此次来庵山虽然见到增加不少建筑,但由于来到次数多了,这次只在庵山门口和新增的大雄宝殿门口观光,  
 
  
      原来这几年的变化之大主要是两年前来了个法成师父,看了大雄宝殿门口的广告才知道。9  
 
  
 
   我一直认为旅游,不仅仅是逛逛,更要了解景点文化。根据文字记载,灵泉寺始建于唐代 贞观年间(627—649),也称庵山教寺。海拔标高1020米。据旧志考证,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有隐士石湖在山上建庵,故名庵山。山上灵济庵敬奉的庙神即是石湖。其山有华夏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传说。庵山寺门对联为 “庵前翠竹长生景,山后苍松不老春。”  
 
 
    明万历年间,邑人傅国珍修聋扩建。清雍正十年(1732年)寺遭火焚。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邑人傅光裔、傅克钦倡捐重建。灵泉寺分三重大门,一重门留有宋代石刻对联一副:“到此山门近天阀,始知蓬莱有仙翁”;二门留有石刻横批“灵泉古迹”;三门留有石刻横批“涌泉胜境”。寺中供祀着三皇元君塑像。灵泉寺前后有千年柳杉六棵。 ...     我们三点下山,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我们不得不走走停停  
 
 
 
 
 |